普車都 > 哲理故事 >

哲理故事--生活的簍子

不知你是否聽過這樣一句話:遠路無輕物?不知你是否有過挑擔的經(jīng)歷?當你要負重前行,出發(fā)的時候往往很輕松,而愈行愈遠時,就會顯得不堪重負,甚至會抱怨出發(fā)的時候為什么會選那么多東西。

曾經(jīng)有個人,他總埋怨生活的壓力太大,生活的擔子太重,他試圖放下?lián)印KX得很累,壓得他透不過氣來。他聽人說,哲人柏拉圖可以幫助別人解決問題。于是,他便去請教柏拉圖。

柏拉圖聽完了他的故事,給了他一個空簍子,說:“背起這個簍子,朝山頂去。可你每走一步,必須撿起一塊石頭放進簍子里。等你到了山頂?shù)臅r候,你自然會知道解救你自己的方法。去吧!去找尋你的答案吧……”于是,年輕人開始了他尋找答案的旅程!

剛上道,他精力充沛,一路上蹦蹦跳跳,把自己認為最好的、最美的石頭,都一個一個扔進簍子里。

每扔進一個,便覺得自己擁有了一件世上最美麗的東西,很充實,很快樂。于是,他在歡笑嬉戲中走完了旅程的1/3。

可是,空簍子里的東西多了起來,也漸漸重了起來。他開始感到,簍子在肩上越來越沉。但他很執(zhí)著,仍一如既往地前進。

而最后一個1/3的旅程確實是讓他吃盡了苦頭。他已經(jīng)無暇顧及那些世界上最美麗、最惹人憐愛的東西了。為了不讓沉重的簍子變得更重,他毅然放棄了這些,只是挑選了些非常輕的、非常需要的或是必不可少的東西放進簍子。他深知,這樣的放棄是必要的。然而,無論他挑多輕的東西放入簍子,簍子的重量也絲毫不會減少,它只會加重,再加重,直到他無力承受。但最后,他還是背著簍子,踏上了這最后的1/3旅程。

他明白,路,真的已經(jīng)不遠了。他挪著腳步,已經(jīng)不在乎撿到的是什么,放進簍子的又是什么。他早已麻木于眼前的一切事物,不管是美麗的、是喜歡的、是需要的,亦或是輕巧的。他實在是無力去挑選它們了,只要是在他腳下,在他眼前,在他觸手可及的地方,那么,他便撿起它,以作為他所走的最后一段旅程的驗證品。

眼看著離目標越來越近,他雙手向后托起簍子,來了個最后沖刺。終于,他碰到了柏拉圖的手,他走完了全程,結束了這一場奮斗史!

柏拉圖問:“現(xiàn)在,你知道答案了嗎?”他莞爾一笑,搖了搖頭:“我不知道答案。但現(xiàn)在,我也不需要知道了。”

“噢?”

是??!他把這次的旅程分成了三段。這就好比他人生中的三個階段:青年、中年和老年時期。在青年,他挑選了他認為是最美好、最純真的事物,就像他天真浪漫的童年一樣,沒有壓力,沒有負擔,只是單純地認為它美麗,便撿起它;在中年,他挑選了他認為是最實在、最需要的事物,正如成年人一樣,有自己的責任,有自己的負擔,時刻要為一家上下打點一切,時刻都要保持著理性的頭腦;在老年,他挑選了他認為是可以輕易得到,卻又往往被人忽視的事物,或許老人們歷經(jīng)滄桑之后,已經(jīng)懂得,原來他們最重要的事物,是眼前不被人重視的事物?;仡櫼簧虐l(fā)現(xiàn),他的生活充滿了酸甜苦辣,他的生活跌宕起伏,他的生活也不再是一片空白,不再是毫無意義!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必須要肩負起生活的責任。也許,他會感到生活的壓力,也許,這一份份的壓力會越來越重,但在每一份重量增加的同時,他會得到驚喜,得到安慰,亦或是悲傷,亦或是痛苦。可人生,誰不是忽喜忽悲,苦樂參半呢?沒有起起伏伏的人生,這樣活著有什么意義呢?他的生活,不是平坦的,但在到達終點的那一刻,在回顧這三段旅程的那一刻,他比誰都自信,比誰都驕傲。因為,他有充實的生活,他活得精彩!所以現(xiàn)在,他又何必為怎樣減輕這沉重的擔子而苦惱呢?

柏拉圖會心一笑。他突然發(fā)現(xiàn),其實,柏拉圖和他一樣,也不過是蕓蕓眾生中一個平凡人物罷了……

你知道嗎:

柏拉圖于公元前427年5月7日出生在雅典附近的伊齊那島,原名阿里斯托克勒。據(jù)說,他的體育老師見他體魄強健,前額寬闊,就把他叫做柏拉圖,而在希臘文中“plato”的意思就是寬廣。他是古希臘哲學家,其主要哲學思想是通過對話的形式記載下來的,對西方哲學思想有重大而深遠的影響。他是蘇格拉底的學生,又是亞里士多德的老師。《理想國》是他最重要的著作。

哲言哲語:

人生就像負重前行,隨著年齡的增長,肩上的擔子會越來越沉。在行進的過程中,能讓你感興趣的事物會不斷變化,但你所能得到的東西卻越來越少了,因為如果你想走完全程,想順利達到目的地,總會眷戀身邊迷人的事物,不顧輕重而只想得到。有時候,擁有最多的東西,未必是最好的東西,也未必是自己真正需要的東西。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