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在江西瓦屑壩
安慶、合肥一帶的土著居民應(yīng)該都聽老人念叨過一句話叫“家在江西瓦屑壩”。聽過這句話的諸位有沒有想過,咱們這些家在江西瓦屑壩的江西人,怎么就到安徽來做了土著了呢? 這一切都要從七百多年前的一次起義說起。
蒙元橫征暴斂、率獸食人,天下皆苦。又將民分四等,蒙古一、色目二、漢人三、南人四(淮河以南的漢人),故天下又以我們淮南漢人所受壓迫最重。蒙古韃子跑馬圈地、縱馬踏苗,鄱陽湖的漢人百姓生計無以為繼,數(shù)姓義民暗議起事、驅(qū)逐韃虜,在壓制月餅時放入紙條“八月十五殺韃子”。
可惜密謀敗露,起事義民扶老攜幼出逃,被前來鎮(zhèn)壓蒙古韃子鐵騎追到了江邊“瓦屑壩”,無處可逃,絕望的百姓中有人念誦“南無觀世音菩薩”以求解脫。就在數(shù)萬百姓即將慘遭屠戮時,觀世音菩薩突然顯圣,扔下手中柳葉化成方舟,柳枝化作桅桿,百姓紛紛跳上方舟。舟上沒有風(fēng)帆,借著菩薩神通順江而下。到了江北,方舟擱淺再次變成良田千傾,桅桿化作了高塔,百姓為了紀念逃出生天,重歸安全,故稱此地為“安慶”。
太祖高皇帝驅(qū)逐韃虜,神器重歸炎漢,順江漂下的安慶城受菩薩庇佑也成了江淮大城。但安慶城中始終流傳著一句詛咒,因安慶土話稱船帆為“蓬”,如果來了姓彭的知府,彭蓬同音,安慶城這片方舟就好比掛上了“蓬”,將重新飄回江中,山河動搖。
好在安慶文脈昌盛,朝中諳知“蓬來化舟”詛咒的瓦屑壩籍官員不少,巧妙地避免了彭姓知府上任安慶。
雖然百般防范,瓦屑壩移民害怕的事還是來了。某任知府暴病身亡,朝廷緊急從南京調(diào)來了一位彭姓候選道接任安慶知府。調(diào)人的公文邸報傳出,城中流言四起,民聲為之沸騰。
再說這個彭知府,他在南京當(dāng)了幾年有官無職的候選道,好不容易熬到了個名府大邑的實缺,急忙備船從水路往安慶趕,誰知到了安慶,無數(shù)百姓在碼頭上聚集,跪求彭府臺不要登陸。
彭知府見這無數(shù)百姓痛哭陳情,自己初來乍到,也不好彈壓民意、強行登陸,只好在船上留宿思考對策。本來今顛高高興興,你們?yōu)槭裁匆f什么“蓬來化舟順江漂”的鬼話。
前文講到觀音菩薩的柳葉化作方舟,柳枝化作桅桿,靠岸后方舟變回土地,桅桿則變成了一座高塔。人們?yōu)榱思o念菩薩的恩德,圍繞高塔在江邊興建了迎江寺,在船上滯留無法登岸的彭府臺派師爺?shù)接抡埥谈呱泻纹平狻?/p>
高僧隨師爺上了船,聽彭大人傾訴了煩惱哈哈大笑,一句就破解了彭府臺的難題「這有何難?不想讓船走,岸邊拋錨不就好了?」
高僧一語驚醒夢中人,彭府臺召集全城百姓募捐鐵器。全府百姓踴躍捐款,募得鐵器與府庫生鐵共計一萬六千斤。彭府臺急令全城鐵匠趕制出一對八千斤的巨錨,放在迎江寺山門口面對長江。從此安慶城這片方舟落錨生根,就算插上彭府臺這張大帆也巋然不動。彭知府一勞永逸地解決了這個問題,也被百姓敲鑼打鼓迎上了岸。
幾百年來,長江水患頻繁,沿岸汛情不斷,只有安慶府城安然無恙、風(fēng)調(diào)雨順,大概都是賴大鐵錨的守護。時至今日大鐵錨仍然是安慶府城人的守護者,也是我們?nèi)w淮西瓦屑壩移民的圖騰!
文革期間,紅衛(wèi)兵、造反派妄圖將大錨當(dāng)成四舊破壞,送到廢品回收公司。所幸廢品回收公司的負責(zé)人都是本地土著,深知大錨對于安慶或者說整個皖鄂地區(qū)瓦屑壩移民無可替代的重要性,冒著被批斗的風(fēng)險將大錨雪藏在倉庫中進行了保護。文革結(jié)束后,大鐵錨重見天日。
我查詢了資料,文革期間安慶沒有彭姓的革委會主任(文革時期的地區(qū)一把手),否則后果還真是不堪設(shè)想啊。哈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