論無私奉獻
長期以來,不管大會小會領導們總愛用無私奉獻來教育我們,各種無私奉獻的表彰大會鋪天蓋地。這本也無可厚非,奉獻精神是人類的一種可貴的精神品質,況且就我們國家而言,誰都知道沒有老一輩人的奉獻就沒有今天強大的中國。然而,一個時代有一個時代的使命和社會責任,時過境遷,而今我卻更多的感受到了這種無私奉獻的宣講的蒼白無力,它似乎再也調(diào)動不了國人工作的熱情了。是什么原因呢?是我們不愛國嗎?是我們都淪落成拜金主義者了嗎?或是我們都受了資本主義腐朽思想的毒害了呢?
我想不是的,中國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本來就是一個人文關懷匱乏的國度,過分強調(diào)無私奉獻,更會忽視了人本身,導致這種無私奉獻成為一種虛偽的宣講。我們奉獻,我們努力工作是為了什么,不管我們建立了多么強大的國家,有多么先進的社會體系,我們工作的成果都必須落實到人身上,是要讓人過得更加美好。而不是構建強大的社會機器,讓機器來吞食我們的成果,讓我們成為附庸。
我所認為的奉獻應該是一種使命和責任,這包括對社會、對自己的使命和責任,不同的時代和不同的人也就會有不同的使命和責任。所謂無私奉獻是有困難的,光講無私,不講回報,在短期內(nèi)會是行得通得,因為它受到社會使命和責任的支撐。然而從長遠來看,無私奉獻只會讓奉獻變得蒼白無力,只會讓個體變得蒼白無力。勞動是光榮的,可沒有合理的勞動報酬又怎么光榮得起來呢?
我們中國經(jīng)歷了幾千年的封建社會,強大的封建精神禁錮已讓我們這個民族變得有些麻木。五四新文化運動強調(diào)思想解放,又全面否定幾千年的傳統(tǒng)文化,讓人性變得張揚,近乎瘋狂。解放后,由于盲目的、非理性的個人崇拜又導致了文化大革命。幾經(jīng)風雨之后的民族又重新站起來了,老一輩中華民族憑著他們強烈的社會責任和使命無私地投入到社會主義建設的洪流中,應該說他們付出了太多,他們犧牲了自我,成就了今天。他們這種可歌可泣的精神在任何時代都不過時。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改革開放取得了巨大成就,而這種成就應該屬于全體中華兒女,應該通過合理的分配讓大家來共享這種成就,而不能因為我們的無私就讓這種成就束之高閣。新時期有新的人生觀、價值觀,新的社會思潮帶來了人性的解放,人們在奉獻的同時也希望得到社會的認可,也希望得到回報,分享自己的勞動成果。否則一味地讓人充滿激情,無私奉獻將成為一句空話。在我讀師范的時候,看到電視里表彰孔繁森這位黨的好干部時,我就在想這么一個問題,這么一個好干部為什么以前沒有人關注過,他生活中有那么多困難為什么社會沒有去幫助他,讓他獨自背著沉重的包袱走完一生,我們的人文關懷到那里去了?,F(xiàn)在人死了,我們又來悼念他,這算什么?是要用他的精神再來造就千千萬萬個像他那樣英年早逝的悲劇英雄嗎?如果真是這樣的話,我們宣講的無私奉獻就成了一種精神奴役的枷鎖,不要也罷??捶ㄓ行┢ぃ谖覀兊纳鐣钪写_實存在著這樣一大批因為無私奉獻,缺少關懷而默默逝去的英雄。
有句話說,我們不能讓英雄流血又流淚,沒有關懷,那來奉獻,我們總不能讓每個勞動者都變成“吃進去草,擠出來奶”的老牛,那樣的話再強壯的老牛也會疲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