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六年級作文 >

北京天安門

我并沒有去過那美國的白宮,又沒去過那英國白金漢宮,我去過那歷史悠久的天安門。

一到那我看到了很大很大的天安門廣場。媽媽就說起了天安門的歷史,天安門;天安門在中國的明朝、清朝兩代是兩代皇城的正門。天安門始建于明永樂十五年(1417年),原名“承天門”,取“承天啟運”、“受命于天”之意。當時天安門是一座黃瓦飛檐、三層樓的五洞牌坊,朱漆金釘,光彩奪目。一條筆直的中心御道,穿過端門,直通皇宮正門的午門。御道兩側(cè),按左宗廟、右社稷的傳統(tǒng)建制排建。御道兩側(cè)增筑紅墻,一直延伸到天安門外,與兩道千步廊相連,成為一個封閉狀態(tài)的宮廷廣場。廣場外圍,左為文官官署,右為武官官署,充分顯示了中央集權(quán)的浩浩聲勢。清順治八年(1651年),改建為“天安門”,取“受命于天”、“安邦治民”之意。天安門城樓面前是封閉狀態(tài)的宮廷廣場,文武百官到此下馬,庶民百姓不得入內(nèi),探頭一看,即犯“私窺宮門”的重罪,格殺無赦。明、清五百年間,國家有大慶典時在天安門舉行“頒詔”儀式。是新帝登基、皇后冊封而頒詔天下的地方,是皇帝金殿傳臚、招賢取士的場所,也是皇帝出征,赴太廟祭祖的必經(jīng)之路,對老百姓來說,是拒人千里之外的禁區(qū)。天安門是人間的瓊樓玉宇,集古代建筑藝術(shù)之大成。又是封建等級制的形象體現(xiàn)。

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宮廷廣場兩側(cè)緊閉的大門自然而倒,東西長安街變成交通暢行的要道。自此以后,載入中國革命史冊的“五四運動”、“一二九運動”、開國大典、“四五運動”等等重大歷史事件,都以此為舞臺在這里演出。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天安門城樓前新擴建的天安門廣場成了世界上最大的人民廣場,成為中華人民共和國舉行重大慶典和集會的場所,中華人民共和國歷次國慶閱兵式均是國家領(lǐng)導人檢閱儀仗隊及游行隊伍的場所。1961年,天安門城樓被定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在歷次修繕中政府又重建了城樓上的木建筑、加厚城墻,才成了現(xiàn)在的樣子。

自1987年11月開始,天安門正式對中外游客開放。在此之前,極少有普普通通的老百姓像今天這樣可以接近天安門,盡情瞻仰她的豐美雄姿,和像當年國家領(lǐng)導人一樣,自由自在地扶欄遠眺廣場壯闊的全景。因而,自開放后,吸引著成千上萬的中外游客競相登樓暢游。媽媽滔滔不絕地說。之后我們看到了,天安門里的景物,真美。我愛天安門,我愛中國。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