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的空氣能使我們的身體健康;清新的空氣能使我們心情愉快;清新的空氣能使我們的生活更加美好!說起清新的空氣,我想起了十多年前我的家鄉(xiāng)靜??h子牙鎮(zhèn)的變化。十多年前,我的家鄉(xiāng)子牙鎮(zhèn)的環(huán)境非常好,一年四季都有綠色。春天,鶯歌燕舞,萬紫千紅。子牙河的水常年流著,河邊的柳枝輕輕的垂在水里,好像美麗少女在河邊梳妝。夏天是綠色的高潮,家鄉(xiāng)綠樹成蔭,濃密的綠蔭下,各種草兒蓬勃生長。條田四周,溝渠兩旁,也種上了各種護田林,濃綠的樹葉隨風“沙沙”作響,各種鳥兒歡唱著,嬉戲著,在樹林和茂盛的莊稼地之間飛來飛去。
果園里,各種果樹剛剛結出碧綠的果實,這些果實要等到秋天才能成熟呢。秋天是綠色的升華,家鄉(xiāng)更是一派繁榮景象。田野里高粱的臉紅紅的,飽滿的玉米笑的露出了潔白的牙齒,沉甸甸的谷穗謙虛的彎下了腰……果園里,蘋果露出了紅彤彤的臉蛋兒,葡萄架下,葡萄像一串串珍珠瑪瑙掛在半空,黃燦燦的鴨梨沉甸甸的把樹枝都壓彎了……冬天是綠色的希望。
下雪后,家鄉(xiāng)到處都是白雪皚皚,仿佛給大地蓋上了一層棉被。如果把雪扒開,你就會看見麥苗正在“雪被”里睡覺呢,它們在期待著春天的到來……但好景不長,自從家鄉(xiāng)引進了有色金屬拆舊這一行業(yè)以后,人們將大量銅線、鋁線和其它廢舊電線堆放在田野里進行燃燒,電線燃燒后排放的有毒氣體如:二氧化硫、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嚴重污染了家鄉(xiāng)的環(huán)境。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對人體的危害很大,一氧化碳通過呼吸道及肺進入血液,使心臟失去輸氧能力。其它有毒氣體產生的氮氧化物侵入肺臟深處的毛細血管,會引起肺水腫等一系列疾病。當空氣中二氧化碳的濃度超過100毫克/升時,人吸入后會在30分鐘左右死亡。二氧化碳還會對環(huán)境有危害性,會對水體、大氣和土壤造成污染。正因為如此,家鄉(xiāng)的空氣、土壤、水資源遭到了嚴重破壞。
空氣整天都是污濁的,漸漸的樹木、草、花大多枯死了。子牙河也斷流了,有的地方即使有水,也都被污染了。有的人不得不逃離家鄉(xiāng),我爸爸和媽媽帶著我也搬到了靜??h城,有的人沒有條件離開,就只能繼續(xù)留在家鄉(xiāng),忍受著環(huán)境污染的折磨。許多人因為大量吸收了有毒氣體而死去。嚴酷的現實教育了家鄉(xiāng)人民,人們意識到了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決心用實際行動改變家鄉(xiāng)環(huán)境面貌。首先植樹造林,大搞環(huán)境建設。
其次建立了子牙科技環(huán)保園,統(tǒng)一規(guī)劃有色金屬拆舊業(yè),引進了先進拆舊設備,對廢舊電線進行綠色環(huán)保式的剝皮、割離,對廢舊下角料有計劃回收,再綜合利用,綜合管理等。堅持不懈的努力取得了立竿見影的效果。家鄉(xiāng)的天空又變藍了,空氣又變清新了,河水又變清亮了……家鄉(xiāng)又變回了過去的美麗模樣。爸爸媽媽懷著欣喜的心情帶著我又回到了家鄉(xiāng)。通過逃離家鄉(xiāng)又回到家鄉(xiāng)的歷程,我深深的意識到了保護環(huán)境的重要性。我決心做一名保護生態(tài)環(huán)境,促進生態(tài)文明的踐行者。
來到闊別十幾年的家鄉(xiāng),首先映入我眼簾的就是過去崎嶇泥濘的盤山道,如今都變成了寬敞明亮的水泥馬路。交通工具由過去的馬車三輪農用車變成了現代化汽車、轎車,特別是大摩托車幾乎成了山中的一景,基本上家家都有一輛。
走進村里,給我最大的感觸就是過去的土坯房全變成了窗明幾凈的大磚瓦房,甚至有很多家還蓋起了二層小樓。裝飾一新的農家舍,儼然變成了城里一棟棟別墅。當然很大一部分還得力于黨的政策,在5.12汶川大地震后,我們這里雖然沒受什么大的影響,但國家還是撥給了每戶兩萬元蓋房基金,對此很多山里人在大災后卻圓了擺脫毛坯屋住上大瓦房的夢。
其次山村的文明建設也堪稱一絕,過去路上到處都是家畜、家禽的糞便及各種垃圾,而如今卻找不帶一點煙頭紙屑等雜物,原因是村里規(guī)定家禽、家畜如雞鴨豬牛等都必須圈養(yǎng),還有一個原因就是外出打工的人多了村里人少好管理,這也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就因為人少了,這就帶來另一個巨大的變化,諾大的山村顯得很荒涼,山上到處長滿了半人深的茅草,過去曾為搶茅草喂牛打的頭破血流,現在竟快變成了原始森林。對此,據傳有人在山上見過豹子的足跡。這還有個小插曲,一天早晨,因我有晨練的習慣,便一人上山沒想到這可驚擾了家里人,他們來到山腳下大呼小叫如臨大敵地把我嚷了回去,原因是大清早怕我撞上野獸,還有據傳有人一早一晚在這里見過狐貍精出沒。
總之,山里的一切都在變,但不變的是山里人的好客、淳樸、善良、堅韌的性格。無論你走到哪里,人們只要見面,不管認識不認識,都會主動與你打招呼,真是山美人也美。家鄉(xiāng),我明年還會回來的!
在記憶中,我永遠忘不了村頭那口老水井。因為它代表了改革開放以來百姓生活日新月異變化的一個縮影。
聽奶奶講:30年前,在我們村北頭那口老水井,用她略微咸咸的井水滋潤哺育了一輩輩人,每天的清晨和黃昏,村民們便挑著一副副水桶來到井臺邊,在水桶上系上根繩子,放到井中左右擺動幾下后汲水,再費力地把水桶從水井中提上來,然后挑著彎成弓形的扁擔挑回到家里倒入水缸。我家距離水井有一里多路,往往一缸水打滿了,大人們都要來回挑四、五趟。
到了冬天,由于打水的人多,人們又不注意,打水時灑出的水在井臺的周圍厚厚地結了一層冰。一次,母親去井臺邊打水,腳不小心在冰上滑了一下,結果,不但把水桶掉到了井中,腿也摔腫了,最后,母親把水桶撈出來,忍著痛一瘸一拐地挑了半桶水回家,才4歲的大姐心疼地對母親說,等我長大了,我去挑水。。。。。這是老水井留給我的最深的印象。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后,農村實行了土地家庭承包責任制,鄉(xiāng)親們的日子一年比一年富裕,這時,家家戶戶都在自己家里打了水井,安上了“磕頭機”,這雖然是一種機械式的汲水工具,但比起到井臺打水吃的方式還是省時、省勁兒多了,自此,村子里的露天老井便漸漸地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時光腳步到了90年代,這時,鄉(xiāng)親的吃水方式也由用“壓水機”,變成了用電機和水泵汲水,只要合上電閘開關,人們便能毫不費勁地吃上水,但是,人們吃的仍然是略帶咸味的地下水。
近兩年,在新農村建設中,上級政府把村村通自來水工作放到了重要日程,村里的鄉(xiāng)親們已把清潔甘甜的自來水引到了廚房、衛(wèi)生間,吃著放心,用著方便。村里通上自來水那天,已有80多歲高齡的奶奶,臉上的皺紋笑開了花:“真是做夢也沒有想到啊,今個兒咱也過上了和城里人一樣的幸福日子……”
水井的變遷,是改革開放30年來農村群眾生活發(fā)生日新月異變化的一個縮影,從這里人們不難感受到黨的富民政策給鄉(xiāng)村帶來的可喜變化,如今村中的老水井早已不復存在了,機械式的“磕頭機”也淡出了人們的視野,但它們的故事卻見證了一個時代的發(fā)展和變化,已深深地留在我的記憶中。
哦,家鄉(xiāng)的老水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