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高一作文 >

寫家風的作文8篇

篇一:我的家風家教500字

教養(yǎng)是伴人一生的品質,教養(yǎng)是人際交往的橋梁。有一個好的家風家教,會使自己的人生更加的明亮。教養(yǎng)如黎明的那一縷陽光,讓人舒心、讓人向往;教養(yǎng)如夜晚的繁星,讓人遐想、讓人留戀

說到家風家教,我不禁聯(lián)想到剛剛學完的《我的母親》,文中作者的母親以言傳和身教的方法教會了作者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和待人和善的深遠影響。還教會了他待人謙虛,不積極表現(xiàn)自己的寬大胸懷。從他在文章的最后寫道的“如果我學得了一絲一毫的好脾氣,如果我學的了一點點帶人的和氣,如果我能寬恕人,體諒人——我都得感謝我的慈母。”中可深切的領會出作者有著讓人敬佩的思想??墒窃谧髡叩募医讨幸泊嬖谥恍┎蛔悖纾鹤髡咭蛞稽c小事犯錯誤而受重罰,導致他患了長期的眼翳,母親才知悔急。每個家庭都有不同的處事方法,我們不能以自己的處事方法否定了他人的意志。

家教能否然我們形成良好的品質?

答案我們仍不知曉,同樣在一種生活環(huán)境中的兩個人,一個會有一個光明的人生,而另一個卻誤入歧途,身處黑暗。

我的家教沒有特別的完美,卻是時刻的影響著我。爸媽從小到大就告誡我們一個道理就是做人要誠實守信,不為追求名利而陰險狡詐。而我在生活中時刻拉緊這根弦,不輕易放松。

讓我們在好的家教中成長,為美好的明天奮斗,創(chuàng)造一個屬于自己的美滿人生。
 

篇二:家風500字

“家風正,則后代正,則源頭正,則國正。”家風是一個家的一種道德標準,就如同糧食一般,是一種必不可少的成分。在我的家里,也有家風,它教會了我如何做一個善良的、有誠信的人。

人要有誠信,媽媽經(jīng)常教育我要誠信待人。記得有一次,我和樂隊的一個新進來的同學約好了在樓下的小廣場教她打鼓,可是天有不測風云,中午卻下起了大雨,本來我把這事忘了,一看到下雨了才想起約好了的事情,我趕忙穿上鞋準備走,可我又想:如果我去了,那個同學沒去怎么辦?媽媽說:“你還是去吧!假如你不去,她去了怎么辦?那同學們一定會認為你是一個不守信的孩子。”“好吧,我去。”到了小廣場,雖然那個同學沒有來,但我放心多了,因為我是一個守信的孩子。

著名法國作家羅蘭曾說過:“生命不是一個可以孤立成長的個體。它一面成長,一面收集沿途的繁花茂葉。它又似一架靈敏的攝像機,沿途攝入所聞所見。每一分每一寸的日常小事,都是織造人格的纖維。環(huán)境中每一個人的言行品格,都是融入成長過程的建材,使這個人的思想感情與行為受到感染,左右著這個人的生活態(tài)度。環(huán)境給一個人的影響,除有形的模仿以外,更重要的是無形的塑造。”從而也足見家風的重要了。父母的一些舉動,總能影響我們。優(yōu)秀的品質,就是從中培養(yǎng)起來的。這就是我家的家風,它讓我從中養(yǎng)成了許多好品質,這樣的家風,值得傳揚!
 

篇三:家風家訓作文500字

我們家其實是沒有什么嚴格分明的家風家訓的。

父母一直用行動向我們詮釋著他們從未言說過的家風家訓。即使沒有什么明確規(guī)定,但時間久了,心里便也就有了,可要讓我分條分列說出來,也確是說不出來的。

獨立和冷靜是平時父母給我們灌輸最多的家風家訓??赡苁且驗槲覀兗沂莾蓚€女孩吧,乖巧懂事什么的都不需要他們多說了,父母也同樣希望我們可以自食其力,做到自立自強。姐姐比我大7歲,從小就聽父母說姐姐是多么的獨立,很小就開始為家里分擔負擔,所以我從小也就自然而然有了這種觀念。在別的小孩窩在沙發(fā)上吹著空調時,我或許在老家麥田里頂著大太陽為長輩分擔勞務;在別的母親在愁為自己孩子梳什么發(fā)型時,我或許已經(jīng)自己扎好高高的馬尾準備去走只有我一個人上學的路。父親處理所有事情都是沉著冷靜的,不慌不忙的處理著所有看似糟透的事情,所以我從小就很崇拜父親,并且不知不覺開始學習父親。父親默不作聲的鼓勵我和及時的指點讓我開始變得沉重,是父親讓我從不慌不忙到處變不驚,所以現(xiàn)在的我仿佛少了一絲稚嫩而多了一分沉穩(wěn)。我依舊在學習,望有那么一天可以成為像父親那樣做家人最堅強的依靠。

“窮人家的孩子早當家”,父母從未對我們說過怎樣去過我們的日子,可我們像與生俱來似的知道生活是如此這般。

雖然我們家沒有高高在上明言禁止的家風家訓,但我們有最偉大的父母在身邊。
 

篇四:家風家教1600字

家風,又稱門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多年來形成的傳統(tǒng)風氣、風格和風尚,承載著一個家庭或家族的生活方式、生活態(tài)度、文化氛圍、理念、價值觀和人生觀等,這些建構成一個家庭或家族獨特的特色。我們稍加梳理,解讀一下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長盛不衰、地位顯赫的家庭家族,度會有各自興旺發(fā)達的秘訣——家訓,又可稱為家風,它貫穿于整個家庭或家族輝煌的始終。

一個家族的振興與發(fā)達,離不開引領家庭家族走向成功者所創(chuàng)立的家風和家教。家風與家教的形成都會經(jīng)歷一代甚至幾代人的積淀和努力,它總結了前世中無數(shù)家庭的得與失以及經(jīng)驗,結晶成為獨一無二、適合自己家庭或家族實際的法寶,引領家庭或家族走向輝煌。

站在歷史長河之上,回顧總結無數(shù)曾經(jīng)輝煌一時的家庭,還有那傳承已久的國粹——國學,他們的家風各有千秋,其中不乏許多可稱為經(jīng)典的精華:齊家、治國、平天下;岳母為兒刺字“精忠報國”,“忠”為岳家之家風;林則徐勤儉持家,生活簡樸,他認為“賢而多財,則損其志;愚而多財,則增其過。”崇尚“儉”為林家之家風;曾國藩以為“勤”為人生第一要義,崇尚“勤”為曾家之家風;……

優(yōu)良的家風形成,往往是通過創(chuàng)立者的建立,和幾代甚至數(shù)代人的不懈努力,踐行而形成的,通過父傳子,子傳孫,子子孫孫相互濡染的家庭教育氛圍,在生活的點滴之中不斷地踐行,形成一種無言、無聲的教誨,最為直觀、最為直接、最為基本、最為經(jīng)常的家庭教育,在一代又一代的踐行過程中,鑄就了家庭言傳身教的典范,鑄就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家風是一個家庭或家族最為重要的、無以替代的精神財富;它彌漫于整個家庭或家族之中,影響到每一個家庭成員,惠澤于家庭的成員;家風也是一個家庭或家族的魂魄之所在,支撐著家庭的進步與發(fā)展。

傳統(tǒng)中國,人人都崇尚、向往底蘊厚重、有著濃厚文化氛圍的家風;這也是眾多人所追求向往的目標之一。對于有著敦厚家風的家庭和家族,眾多人都是頂禮膜拜,心儀向往的,甚至渴望進入那樣的家族,成為其中的一員。這也是家庭和家族走向顯赫和長盛不衰、興旺發(fā)達的根本。

良好的家風可以塑造出人高尚的品格,高雅的舉止,成為人人向往的道德典范,一枝獨秀、鶴立于整個社會“圈子”,為眾多人,眾多家庭所效仿。

有著良好家風的家庭或家族,他們的子嗣及早就明白許多做人做事的道理,明白自己的責任和使命;懂得敬畏;懂得珍惜光陰,趁早好好地讀書;懂得創(chuàng)業(yè)難守業(yè)更難,知難不難……在這樣的家庭熏陶下成長的人,懂得成功在于積淀,在于勤奮努力,明白勤能補拙的道理;明白勤為人生的第一要義,勤于學習、勤于思考、勤于努力……

成長在擁有良好的家風的家庭中是人生中最大的榮幸,能領先于他人及早地認知生活。這種家庭的人熱愛生活,熱愛生命,思想豐富而多彩,有著自己追求的人生目標,每天過得都會很有意義,日子里寫滿的是充實;他們擁有一個健康的心態(tài),不急不躁,不卑不亢,身體之中時時處處散發(fā)出一種與眾不同的味道——溫文爾雅,一點也不顯低俗;舉止規(guī)范,處世豁達,通曉事理,光明磊落,總能順勢而為,有著大家之風范,絕不小肚雞腸;生活杜以儉樸著稱,不貪求奢華;誠信為人,表里如一,講究耕耘,注重過程,順其自然,不急功近利;從善如流,厚德載物。

生活中,每個人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性格特征、道德素養(yǎng)、為人處事等,無不烙上家風的印記。家風雖是一家之風范,卻是鑄造子女成才的熔爐。家風就像一棵樹,一棵枝葉如蓋的百年大樹,子子孫孫都在它的蔭蔽之下。勤奮問學、艱苦卓絕、言必行行必果、尊老愛幼、問鼎事業(yè)、友善、和睦、民主、敬業(yè)、書香……都可成為家庭或家族應該傳承的必須的家風。

自古至今,文化家庭都講究“家風”的傳承,在泱泱數(shù)千年的華夏文明之中,隨時可現(xiàn),處處可尋。歷史上曾經(jīng)顯赫長久的家族,都會有自己獨特的家風、家訓和家教,為后世學習的典范。《國語》、《論語》、《顏氏家訓》、《曾國藩家書》等許多典籍和家教典范之中無不彰顯出家風、家教和家訓的精神……

家風對于以家庭的發(fā)展和延續(xù)是至關重要的,是家庭文化建設發(fā)展的結晶和支柱,是家庭精神的濃縮和特色所在,也是家庭文化特色的外在,更是社會精神文明的細胞,社會和諧進步的脊梁,國家繁榮昌盛的前提和基礎。眾多的家庭需要創(chuàng)建家風的魂魄去支撐,去走出家庭家族曇花一現(xiàn)的輝煌,走出“富不過三代,窮不過三代”的生活怪圈。

良好的家風傳承是社會風尚的健康發(fā)展前提,每個家庭都應構建起具有各自特色的家風和家教,作為家庭的核心人物責無旁貸應該擔當起這一重任,形成家庭的凝聚合力,給力社會風尚進步發(fā)展;給力偉大的“中國夢我的夢”的實現(xiàn);千萬個家庭組合成一股強大的振興中華力量。
 

篇五:家風700字

家風,是家族人格的映像,是一把戒尺,世世代代警示子女們。

爸爸給我講過一個故事,是爺爺親身經(jīng)歷過的。

那天下午,爺爺上山去砍柴,帶上了家里的一條狗:小黑。爺爺正準備抱著一大捆木柴收工回家。突然,小黑一直“汪汪汪”叫個不停,引起了爺爺?shù)淖⒁?。猛的一下,一直隱藏在灌木叢中的老虎撲了出來,發(fā)出震耳欲聾的吼聲!老虎可是叢林之王??!搞不好弄個死無全尸!爺爺大驚失色,出了一身冷汗,顧不得多想,撒腿就跑。誰知,一直有些膽小的小黑,奮不顧身的朝老虎奔去,邊跑邊叫吸引老虎的注意。老虎大吼一聲,撲向小黑。爺爺跑回了家,不停的喘著粗氣。山上的打斗聲漸漸平息,老虎也不吼了,一切又恢復了寧靜,卻讓爺爺感到越來越害怕,越來越緊張,爺爺多么希望這時候小黑平安的跑下來,撲進自己的懷中,但是沒有……第二天,爺爺上山,看到昨天的地方哪兒,有一大片血跡。爺爺?shù)男?,像被巨錘砸了一下,不想接受又不得不接受這個現(xiàn)實,爺爺給小黑立了一個碑,每當去祭奠小黑時,總是淚流滿面,無聲的哭泣……爺爺在家風中加了一條:善待動物。

爸爸媽媽又在家風上加了一條:善待別人,廣結朋友。我十分不解,便問其緣由。媽媽說了一句話:“善待別人,廣結朋友,走遍天下都不怕!”對于這句話,我一知半解,悟了許久,方才知曉。是??!友誼,是多么的寶貴,它是一筆財富,人生中不可缺少;它是燃燒的爐火,溫暖彼此;它是那黑暗中高聳的燈塔,給你勇氣與希望;它是一個家、一種依賴,是你堅強的后盾;它是一扇門,隨時歡迎你打開,與你袒露心扉;它是一棵可以庇蔭的樹,小歇片刻,整裝待發(fā);它是一條神奇的紐帶,將兩顆心緊緊相牽;它也可以是一味良方,醫(yī)治你的心病……樂圣貝多芬說過:“友誼是天堂,沒有它就像下地獄;友誼是生命,沒有它就意味著死亡;你在人間所做的一切,無一不是為了友情。”貝多芬對友誼的評價很高,也可見它的重要性?,F(xiàn)在的社會,是人脈的蛛網(wǎng),有了朋友,才能在這社會中有立足之地。

家風,是一個家族的旗幟,是一個家庭的準則,我們要把它一代一代傳承下去……
 

篇六:我的家風750字

第一次聽到家風一詞是在電視的采訪里,我一頭霧水不知道家風是什么,就跑去問正在廚房做飯的母親。

母親說“家風”就是爸爸媽媽教你怎樣為人處世。

我回頭望了一眼一直貼在墻上的字——真愛,溫暖,熱情,自信,思考,包容,堅強,發(fā)展,誠實守信。

父母一直是按照《弟子規(guī)》和《朱子家訓》來教育我的,他們常說,要與人為善,常思己過。

父母從不溺愛我,自小出門旅游都是我自己準備東西,自己背包,自己買票。有了什么好吃的東西從來不獨自享用,都是大家一起分著吃。父母還鼓勵我學習做飯,從三年級的時候起,我就能自己在家做簡單的飯菜了,現(xiàn)在我不但會做西紅柿炒蛋,還學會了紅燜土豆,秘制五花肉,以及烤制戚風蛋糕。

父母潛移默化的教會了我要多照顧別人,幫助別人,每逢坐公交車我們全家總是先后起立讓座。

父母還教會了我節(jié)儉,不亂花錢,他們從不給我零花錢,我的每一分零花錢都需要自己掙,比如考試成績進步就是三等獎,成績突出是二等獎,懂的如何做人是一等獎,獎金額度不限。如果犯了錯還死不認賬就會加倍扣罰。

父母教育我與人交往不要占便宜,他們經(jīng)常說,沒有不會做的人,只有不愿吃的虧。別人對自己的好要永遠記住,自己對別人的好要盡快忘掉。

解讀一下歷史,不難發(fā)現(xiàn),許多長盛不衰、地位顯赫的家庭家族,都會有各自興旺發(fā)達的秘訣——家訓,又可稱為家風,它貫穿于整個家庭或家族輝煌的始終。

曾國藩留給家人十六字箴言:“家儉則興,人勤則健,能勤能儉,永不貧賤。”有個細節(jié)是,他于日理萬機之余寫家信給兒子曾紀澤,要求兒子每天起床后,衣服要穿戴整齊,先向伯、叔問安,然后把所有的房子打掃一遍,再坐下來讀書,每天要練習一千個字。

諸葛亮也曾有教子名言:“非淡泊無以明志,非寧靜無以致遠。”

岳飛的母親也曾刺一個忠字與他。

那我家的家風是什么呢?——要做有德行的人。

家風是無以替代的精神財富;它彌漫于整個家庭或家族之中,影響到每一個家庭成員,惠澤于家庭的成員。

家風就像一棵樹,一棵枝葉如蓋的百年大樹,子子孫孫都在它的蔭蔽之下。勤奮好問、艱苦卓絕、言必行行必果、尊老愛幼……都可成為家庭或家族應該傳承的必須的家風。
 

篇七:談家風750字

所謂家風就是一個家庭里的風尚。殊不知家風是一個非常龐大的概念,它包含了太多太多的東西,修養(yǎng)、氣質、智慧、人品,從一定程度上講,一個家庭的家風就決定了其成員的事業(yè)能走多遠。

在我們的現(xiàn)實生活中不難發(fā)現(xiàn)有這樣的現(xiàn)象,一家的兄弟幾個都特別有出息,或都特別不成器,這正是我們常說的,“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在社會的高層這樣的例子更是數(shù)不勝數(shù)。

共和國的開國元勛劉少奇同志,他共養(yǎng)育了九個子女,其四子劉源現(xiàn)在是解放軍高級將領,36歲就擔任河南省的副省長,是當時最年輕的副省級干部。做官在很多人看來說明不了什么,因為他是紅色后代,仗著父親的影響。但是,學習呢?劉少奇的五女劉瀟瀟,是在1979年以北京市單科第一總分第二的優(yōu)異成績考進北京大學的,做官受父親的影響,難道高考也是受影響的嗎?這足以說明一個問題——家風。

我看過一本書《曾蔭權傳》。其中講述了現(xiàn)任的香港特首曾蔭權的家風,其弟曾蔭培在2002年退休,之前是香港警務處長,相當于中國的公安部長。一個家庭里出了兩個香港的一哥,還是一文一武。是什么造就了這一切,家風。曾蔭權的父親是一個警察,當時還是在英國人的統(tǒng)治下。曾蔭權在一次記者招待會上說,“我的能力都是父親用藤條打出來的,小時候買到餿了的面包要挨打,帶著弟弟出去玩,弟弟受了傷,我也要挨打。”正是父親的藤條練就了曾蔭權剛毅的品質,這對曾蔭權后來在事業(yè)上應對種種困難起到了舉足輕重的作用。談到這我就想起了我的一個大伯的故事,他沒上過學,連手機上的數(shù)字都經(jīng)常問他的兒子,但是他卻能承包工程,做工頭。一次偶然的機會聽他講過一個小細節(jié)、小故事,他小時候受祖母管教,祖母是一個剛毅的女強人,雖然是在農村,祖母叫他掃地,有一點掃不干凈就從掃,有的時候他能掃七八遍,那個時候他才七歲,跟曾蔭權一樣,也是從小就塑造了一種剛毅的性格。

還有現(xiàn)在的黨中央書記處書記、辦公廳主任令計劃,其兄是令政策,山西省政協(xié)副主席,還有一弟叫令落實,說實話我非常羨慕人家兄弟們,不只是人家的名字起得相當霸氣,有政治家的風范,而是人家確確實實發(fā)展的很好,這不是一個人聰明,而是一家的家風。
 

篇八:家風彌漫800字

家庭環(huán)境對人的影響作用很大,人們常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認為這里的“朱”和“黑”也可以指所處的環(huán)境。接近什么樣的環(huán)境,就會被什么樣的環(huán)境所“熏漬陶染”?!额伿霞矣枴分姓f:“是以與善人居,如芝蘭之室,久而自芳也;與惡人居,如入鮑魚之肆,久而自臭也。”意思是,與好人在一起,就像是走入了放有芝蘭的屋子,時間一久,自己也會帶有香氣。與壞人在一起,就像走入了賣鮑魚的市場,時間一久,自己也會帶上臭味。

“昔孟母,擇鄰處”的故事,幾乎家喻戶曉,當年孟母之所以要帶著兒子三次搬家,就是為了選擇一個良好的教育環(huán)境。這也是后來孟子出色的主要原因。我們青少年,除上學外,大多都在家中度過,性格、習慣的養(yǎng)成,都離不開家風的澆灌。

對于我的家風,沒有長篇大論,所有的規(guī)矩都是不成文的,一個微笑,一個眼神,已足以了解彼此所想。

“一個不讀書,一屋都是豬”“知識能改變命運,知識改變環(huán)境,知識改變素質”父母是這樣說,要是要求我這樣做的,他們一直很重視我的課外閱讀,告誡我不要“死讀書”要學會理解、運用、體會。在這樣的“家風”熏陶下,我的閱讀量快速增加,閱歷也豐富了很多,普通的一篇說明文,能讓我體會的生動活潑,我試著把描述的事物形象化,這樣,更加便于理解,也不是很枯燥。

他們也很注重我的學習,但絕不是一味的要求,只是要我盡力而為。當我考的成績不理想時,他們也會嚴厲的呵斥我,但隨后會認真的與我分析,在家中,考不好時,我從不敢說是“粗心”,因為爸爸會斥責道:“做事沒有粗心之說,沒考好就是沒考好,!”“做人要踏實,腳踏實地,不要找借口!”在這樣的訓斥中,我體會到了家風的另一條:不為失敗找借口。

在家中,我每天都“很忙”,忙著做家務,家務,按理大多是女生來做,但我們家,清早起來,第一件事,就是灑掃,并不是我家有潔癖,只是父母覺得《朱子家訓》中說的很對:“黎明即起,灑掃庭除。”每天清早起來,就要起來打掃,既是掃除地面上的灰塵,也是掃除心中的污垢。

父母認為,只要是講究清潔衛(wèi)生的家庭,一定具有勤儉的品德,他們是正確的,我確實很珍惜那來之不易的生活。

從這點點家風中,我潛移默化的改變著,不覺間,變得知識廣、做人實,為人勤儉。我認為,家風的影響確實是巨大的。所以,一個家庭,一定要有一個良好的家風,我慶幸我的家庭具備這個條件。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