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為什么謝了?因為我熱烈的愛把它緊壓在心頭。所以花謝了。
琴弦為什么斷了?因為我強彈了一個它不能勝任的音,所以琴弦斷了。
——題記
泰戈爾的這首詩向我們解釋了一個亙古不變的道理:人,不能總是奢望擁有很多東西,有些東西多了,反而承受不了,所以,我們也應(yīng)該學(xué)會珍惜眼前所擁有的這一切。
作為學(xué)生的我們,都覺得生活給了我們太多太多的壓力,父母、老師、社會的種種期望和壓力把我們壓得喘不過氣來。
還記得從老師口中聽說過這樣一件事,某市的一學(xué)生本來勤奮、積極、熱愛學(xué)習(xí)、但自從上了初中以后,來自各方面的壓力使得他喘不過氣來,竟然選擇了自殺。就這樣,一個年輕的生命就這樣消失了。那么輕易,你們草率的消失了。他在留給父母的信中這樣寫道:我解脫了,我自由了,我可以像小鳥一樣在空中飛翔了,我的自由啊……
這樣的自由,以生命作為代價的自由,又有什么意義呢?他無法承受生命中父母、老師、同學(xué)甚至是社會給他的壓力。但是他為什么不想一想,這些壓力,是否真的一無是處呢?何不積極面對,將它們轉(zhuǎn)化為生活的動力呢?
在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中,匡衡的鑿壁借光,司馬遷身受宮刑,忍辱負(fù)重,寫下了《史記》。魯迅先生家道中落,還堅持一邊讀書一邊照顧身患重病的父親……
他們的付出、他們的努力、他們的堅持、他們的收獲……
設(shè)想,假如他們也像文中所說的那個學(xué)生一樣以“自殺”來追求所謂的“自由”,那哪來的千古絕唱呢?
對比自己的生活,現(xiàn)在的小孩,哪一個不是父母手心里的寶貝呢?與那些貧困山區(qū)的孩子相比,我們已經(jīng)算是幸福的了。不是嗎?
所以,我們要珍惜生活。
珍惜,現(xiàn)在所擁有的一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