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你的臉迎朝陽光,那就不會有陰影。”于我而言,書便是我所向往的陽光,悲傷時,便將自己埋在書里,領(lǐng)略另一個世界的悲喜,書就這樣主宰了我的心情,慢慢舒緩,如同行走在溫暖的陽光下,所有的負(fù)面情緒都沒了蹤跡。
——題記
摸索著記憶,久久未曾散去的畫面浮現(xiàn)在腦海之中,耳畔仿佛又響起了寧靜悠遠(yuǎn)的笛聲。還記得曾經(jīng)老師玩笑般的向我提及,問我在我看來世界上有幾個太陽??此埔粋€簡單的不能再簡單的問題,我卻著實想了很久。然而在我反應(yīng)過來時,老師卻只留下了一個背影給我。
對于我來說:一是天上的太陽,它給了我光明,讓我沐浴著這塵世間的美好;二是我的父母,他們給了我生命,讓我有幸的來到這個世上;第三,便是我最鐘愛的書,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
我愛書,這點是無可厚非的。
并不識字的時候,母親便會領(lǐng)著小小的我到圖書館,逐字逐句地給我念故事聽。那時,母親的嘴角總會帶著一抹笑意,不時深遠(yuǎn)的眼神好像透過我看到了童年的自己。那時,午后的陽光透過玻璃,在母親身后懶懶地散開,和著母親溫柔的嗓音,著實是一段美好的回憶。
識字以后,母親的工作變得忙碌,而我對書仍有一股興趣盎然的勁兒。于是,我總是被高大的父親領(lǐng)著到圖書館。父親挺愛看書,一到了圖書館就如魚兒進(jìn)了浩瀚的海,來回穿梭著找自己喜愛的書,一不小心便容易跟丟了。而我只得拽著他寬厚的大手,慢慢跟著他,看他在書海里閑散的模樣,不由得有些著急:父親選得這么慢,自己還有多少時間看書啊?而后,等找到了自己愛看的書,便又會將這細(xì)微的抱怨拋于腦后,沉浸在書中光怪陸離的世界里,一不小心入了迷,周遭的一切雜音一切光景在我眼里都形同虛設(shè),就連父親回家的呼喚都未能聽清。
如今,自己已在一趟趟于圖書館和家的來回中,默默記清了路線,即便沒了父母的帶領(lǐng),仍能熟練地出入其中。圖書館的陽光依舊透過玻璃,在人們身后懶懶地散開,仍是那般溫暖。而那微微帶黃的紙張,那厚度與溫度,都是我所熟悉的模樣,又仿佛有什么開始變得不同。
我變得不只像開始一般對書淺嘗輒止,而是愈發(fā)地沉迷。讀《紅樓夢》時,我會為黛玉一句“儂今葬花人笑癡,他年葬儂知是誰?”而潸然淚下;閱《三國》時,我會因臥龍先生一句“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而振奮不已;會為“人們漸漸忘記了,這里曾經(jīng)有一個,溫柔的國王。”而感到莫名的憂傷;會因一句“我們只是,好久不見。”而感慨萬分……
我不知道這樣的變化是好是壞,但我卻漸漸明白最淡的墨水也勝過最強的記憶。每當(dāng)讀到一本書的好詞句時,我會誠摯的的將其寫在本子上,并落款時間。這是對書的尊敬,也是我對書的向往。
情緒煩躁,心緒不寧也是常有的事。我會選擇泡一杯清茶,捧一卷好書淺讀深品。在書中遨游,體會那悠遠(yuǎn)的美好,熟讀深思子自知。心,便會在不知不覺中安靜下來。
書告訴了我堅強,告訴了我美好,亦教會了我軟弱,教會了我丑惡。書給我的太多太多,我對書的喜愛已經(jīng)到了無可附加的地步了。
書,看上去矛盾,但卻是個并不矛盾的共生體。它想要表達(dá)的含義其實并不深奧難懂。它表述的某一句話,或許只是作者的有感而發(fā)抑或是無心插柳。而書,它告訴了我許多的人生哲理,它告訴了我許多為人之道,處世之道,它告訴我自然循環(huán),它告訴我人之本性。它告訴了我太多太多,然而不僅是我。
品茗論詩,是多少文人墨客,遷客騷人所向往的情景。在這喧鬧的城市,這一份情懷開始變得稀少,在我心中深處,總是留存著這樣一抹向往的情懷。
書在照顧我的同時,同樣的滋潤著他人。耐人尋味不正是書的影響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