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讀多了,時(shí)間一長印象就不深,模糊了,甚至遺忘了。因?yàn)槿说挠洃浟τ邢?,而要讀的書是無窮的。要想以有限的記憶力讀無窮的書籍而不遺忘,最好的辦法就是寫讀書筆記。俗話說:“好記性不如爛筆頭”。讀書筆記可以彌補(bǔ)腦力的不足,是記憶的儲存器。
說到讀書筆記,改怎么做呢?先介紹幾種名人讀書法吧:
1、朱熹的“二十四字”閱讀法。該法是由“循序漸進(jìn)、熟讀精思、虛心涵泳、切已體察、著緊用力、須教有疑”24字組成的方法。
2、顧炎武的“三讀”讀書法。即“復(fù)讀法”、“抄讀法”、“游戲法”。
3、列寧的批注閱讀法:批注,顧名思義,在書頁的空白處寫下對這段話的評語,例如:“非常重要”,“妙不可言”等。
知道了名人是怎么讀書的,我跟他們不一樣,我是這樣讀書的,就拿許友彬的《99顆鵝卵石》來說吧,讀文章第一個(gè)讀的就是題目。讀到這個(gè)題目,心中應(yīng)該至少有一個(gè)問題吧,為什么是99顆鵝卵石?帶著問題去讀書,效果會(huì)更好。這是第一步。第二步,在書的開頭空白處或目錄旁,寫下你做筆記時(shí)用的橫線代表什么,比如:橫線代表有趣的句子,小圓圈表示好詞好句等。讀到這一段時(shí),我就做了這樣的筆記。等到詩詩回過神來,發(fā)覺盤里空了,臉色咋辦。這句話劃橫線,“陳大同,你……”我說:“好吃,皮薄餡兒大,色香味俱全。”這句話劃小圓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