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初一作文 >

另一種文化_初中散文隨筆900字

隨著油漆刷刷幾下?lián)]舞,課桌表面煥然一新。又一批杰作被無情地埋沒在油漆的深沉與粘稠之下。“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固然課桌上的杰作湮沒了,但藝術(shù)家的靈感之泉是不會枯竭的。

這是另一種文化。隨著“小吃文化”、“旅游文化”等多種多樣文化的蓬勃發(fā)展,“課桌文化”也在校園內(nèi)迅速蔓延,就像地下革命的火焰,悄悄地舔食著校園的寧靜。

相信我們這代人很少有人沒有在課桌上抒發(fā)感情的歷史。一張桌子,在歷屆各位大師點點滴滴的勞作下,變得內(nèi)容豐富。從流行歌曲到“印象派”,從詩仙到施瓦辛格,從打油詩到棋局,從abc到數(shù)學草稿,集“琴棋書畫”為一體,且學貫中西、包羅萬象。

藝術(shù)家們在上課感到乏味時,靈感之泉便恰到好處地噴涌出來。為了驅(qū)遣無聊,也為了及時記下思維的火花,便有了幾首不倫不類卻也有棱有角的詩句:如《自嘲》——平日上課出風頭,一到考試汗直流。橫眉冷對卷子紙,俯首甘咬鉛筆頭?!队菝廊恕?mdash;—讀書考試何時了,分數(shù)知多少。本班昨夜又補課,試卷不堪回首水溝中。隱形眼鏡應猶在,只是度數(shù)改。問君能考多少分,恰似老師頭發(fā)愈見少。

當然,五花八門的簽名是不在話下的。大陸的、港臺的、外國的歌星、影星,都一一在課桌上“露面”。

但也并非所有的課桌文化都是插科打諢的小作,也有肺腑之言。如:

對讀書考試的厭倦——這樣的世界何日是一個盡頭,我的心早已疲憊。

對考試的自我鼓勵及自我安慰——不在考試中爆發(fā),就在考試中滅亡。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考考考,老師的法寶;分分分,學生的命根。

開夜車的辛酸與無奈——斜光到曉穿珠戶。平日苦讀甚少,用功全在昨宵。一覺醒來,卻見東方未曉。還早,還早,久睡一些最好。

自述學習情況——像霧像雨又像風。編織美麗的哀愁,卻使我不得不再尋找牽強的借口。

至于“隱形眼鏡應猶在,只是度數(shù)改”,無疑正是一種控訴。

隨著時間的推移,課桌文化的內(nèi)容也在更新。平日可見的有幾首打油小詩和一兩幅“印象派”的繪畫,到考試之前則變成了稀稀拉拉的方程式、一串串的英文單詞……考試之后,又留下平均分總分的計算過程。長長的數(shù)學計算又使課桌多了一種功能。

雖說在課桌上涂抹不是好習慣,但課桌文化畢竟是一代人心靈的寫真,其中不乏頗有見地的感受,具有它的歷史意義。因此,請別用完全批判的眼光看它,至少我認為。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