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六年級作文 >

我愛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端午作文650字

我愛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端午作文650字

端午節(jié)是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之一,始于我國的春秋戰(zhàn)國時期,至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

賽龍舟,是端午節(jié)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于古時楚國人因舍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劃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劃龍舟以紀念之。借劃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競渡之習,盛行于吳、越、楚。

其實,“龍舟競渡”早在戰(zhàn)國時代就有了。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游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jié)目。

后來,賽龍舟除紀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們還付予了不同的寓意。

江浙地區(qū)劃龍舟,兼有紀念當?shù)爻錾慕裰鞲锩仪镨囊饬x。夜龍船上,張燈結彩,來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動人,別具情趣。貴州苗族人民在農歷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舉行“龍船節(jié)”,以慶祝插秧勝利和預祝五谷豐登。云南傣族同胞則在潑水節(jié)賽龍舟,紀念古代英雄巖紅窩。不同民族、不同地區(qū),劃龍舟的傳說有所不同。直到今天在南方的不少臨江河湖海的地區(qū),每年端節(jié)都要舉行富有自己特色的龍舟競賽活動。

清乾隆二十九年(1736年),臺灣開始舉行龍舟競渡。當時臺灣知府蔣元君曾在臺南市法華寺半月池主持友誼賽?,F(xiàn)在臺灣每年五月五日都舉行龍舟競賽。在香港,也舉行競渡。

此外,劃龍舟也先后傳入鄰國日本、越南等及英國。1980年,賽龍舟被列入中國國家體育比賽項目,并每年舉行“屈原杯”龍舟賽。1991年6月16日(農歷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鄉(xiāng)中國湖南岳陽市,舉行首屆國際龍舟節(jié)。在競渡前,舉行了既保存?zhèn)鹘y(tǒng)儀式又注入新的現(xiàn)代因素的“龍頭祭”。“龍頭”被抬入屈子祠內,由運動員給龍頭“上紅”(披紅帶)后,主祭人宣讀祭文,并為龍頭“開光”(即點晴)。然后,參加祭龍的全體人員三鞠躬,龍頭即被抬去汩羅江,奔向龍舟賽場。此次參加比賽、交易會和聯(lián)歡活動的多達60余萬人,可謂盛況空前。爾后,湖南便定期舉辦國際龍舟節(jié)。賽龍舟將盛傳于世。

端午節(jié)吃粽子,這是中國人民的又一傳統(tǒng)習俗。粽子,又叫“角黍”、“筒粽”。其由來已久,花樣繁多。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他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力主聯(lián)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的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都城,流放到沅、湘流域。他在流放中,寫下了憂國憂民的《離騷》、《天問》、《九歌》等不朽詩篇,獨具風貌,影響深遠(因而,端午節(jié)也稱詩人節(jié))。公元前278年,秦軍攻破楚國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的祖國被侵略,心如刀割,但是始終不忍舍棄自己的祖國,于五月五日,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以自己的生命譜寫了一曲壯麗的愛國主義樂章。

傳說屈原死后,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涌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位漁夫拿出為屈原準備的飯團、雞蛋等食物,“撲通、撲通”地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了。人們見后紛紛仿效。一位老醫(yī)師則拿來一壇雄黃酒倒進江里,說是要藥暈蛟龍水獸,以免傷害屈大夫。后來為怕飯團為蛟龍所食,人們想出用楝樹葉包飯,外纏彩絲,發(fā)展成棕子。

以后,在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喝雄黃酒的風俗;以此來紀念愛國詩人屈原。

端午節(jié)小孩佩香囊,傳說有避邪驅瘟之意,實際是用于襟頭點綴裝飾。香囊內有朱砂、雄黃、香藥,外包以絲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絲線弦扣成索,作各種不同形狀,結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瓏可愛。

民諺說:“清明插柳,端午插艾”。在端午節(jié),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家家都灑掃庭除,以菖蒲、艾條插于門眉,懸于堂中。并用菖蒲、艾葉、榴花、蒜頭、龍船花,制成人形或虎形,稱為艾人、艾虎;制成花環(huán)、佩飾,美麗芬芳,婦人爭相佩戴,用以驅瘴。

艾,又名家艾、艾蒿。它的莖、葉都含有揮發(fā)性芳香油。它所產生的奇特芳香,可驅蚊蠅、蟲蟻,凈化空氣。中醫(yī)學上以艾入藥,有理氣血、暖子宮、祛寒濕的功能。將艾葉加工成“艾絨”,是灸法治病的重要藥材。

菖蒲是多年生水生草本植物,它狹長的葉片也含有揮發(fā)性芳香油,是提神通竅、健骨消滯、殺蟲滅菌的藥物。

可見,古人插艾和菖蒲是有一定防病作用的。端午節(jié)也是自古相傳的“衛(wèi)生節(jié)”,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這些活動也反映了中華民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端午節(jié)上山采藥,則是我國各國個民族共同的習俗。

我們中國真不愧是一個文明古國,一個端午節(jié)都有如此深厚的意義。

我愛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端午作文650字

又到了端午節(jié)。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端午節(jié)的粽子。

端午節(jié)前幾天,媽媽就從市場上買來包粽子的粽葉、糯米、綠豆等,到端午節(jié)那天,就把它們拿出來,用水浸濕,洗干凈,然后開始包粽子。她拿起一些粽葉,疊成開列一排,隨后一層糯米、一層綠豆、一粒豬肉,最后加上一層糯米把綠豆和豬肉包在中間,再把疊好的粽葉,壓緊,按平,折疊,最后用線捆住,就這樣一個粽子在她們的手上包好了。

粽子包完后,她就把粽子放進鍋里,加上合適的水,讓它蒸煮。大約煮到兩個小時吧,廚房里飄散出一股粽子的清香,深深地聞一口,沁透心脾。這時,饞嘴的我就迫不及待地讓媽媽從鍋里抓起一條粽子,不管它炙熱燙手,就解開線團,送進嘴里,用牙齒咬一口,滾燙的粽子,有時弄得我牙齒根,舌頭嘴上頓時起滿了大大小小的泡泡,盡管這樣我還是不肯吐出來,味道好極啦。

聽大人們說,端午節(jié)這天有一個古老的故事。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楚國的大詩人屈原因仗義直言遭革職放逐。眼見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是有心報國而無力回天,憤然之下,于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后,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傳說屈原死后,百姓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吊屈原。漁夫們劃起船只,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的還拿出食物丟進江里,說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因此,在以后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等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時過境遷,人事物非,可端午節(jié)一直流傳至今,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和文化。

我愛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端午作文650字

今天是農歷五月初五,我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端午節(jié)。節(jié)日的習俗之一是吃粽子,我們家自己包粽子,媽媽對我說:“包粽子先要把糯米和竹葉在水里泡一天,才好包又好吃。”所以媽媽昨天就泡了糯米和竹葉,并備好了一些配料。

開始包粽子了,媽媽拿起粽子葉,把一頭一卷,就形成了甜筒狀,然后把糯米裝進去,再放進一塊淹好的五花肉,把粽子葉折好捆緊,一個肉粽就包好了。接著媽媽一邊包一邊示范給我看,我仔細看著,學著她的樣子慢慢的包著,終于包好了一個,雖然形狀還不太好,看著我包的第一個粽子,我高興極了。后來我包的一個比一個好,“好棒!”媽媽笑著說。

粽子煮熟了。我聞著清香解開粽子,一邊吃著一邊聽媽媽講端午節(jié)的故事。

我愛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端午作文650字

兩千多年前,楚國有一位大官叫屈原,他是一位著名的愛國詩人。那時候有一個最強大的國家叫秦國,一直想攻占楚國和齊國,屈原就提議楚國聯(lián)合齊國一起去攻打秦國。可楚國的國君沒有聽屈原的建議,反而把他貶官流放。

后來秦國果然侵占了楚國。屈原眼看著自己的祖國被消滅心如刀絞。所以他在農歷五月初五寫下了最后一首詩《懷沙》,然后抱著石頭投入了汨羅江。

人們聽到這個消息后,爭先恐后地劃著船來救屈原。可他們一直追到洞庭湖,還沒有看見屈原的蹤影。人們悲痛欲絕,生怕魚蝦來吃屈原的尸體,就用那棕葉包著糯米扎好扔進水里,給魚蝦去吃。

從此以后,人們把農歷五月初五定為端午節(jié)。直到今天,每年的端午節(jié)人們還在賽龍舟,吃粽子來紀念偉大的愛國詩人屈原。這就是端午節(jié)的來歷

我愛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端午作文650字

今天是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我們要去大姨家吃粽子。

路上我問媽媽:“‘端午’是什么意思?端午節(jié)為什么要吃粽子?”媽媽說:“‘端午’的‘端’是開端的意思,也就是初。午指五,端午就是五月初五。端午節(jié)吃粽子為了紀念愛國主義詩人屈原,被秦國包圍后,寫了《懷沙》這首詩,跳入汨羅江,自殺而亡。南方人這時候還會賽龍舟呢!”

一進大姨家,香噴噴的粽子味迎面撲來。“啊,真香!”我大叫一聲,嚇他們一跳。大姨笑著端上穿著綠色“粽子衣”的粽子,脫下衣服露出了雪白的身子,還有一個紅“嘴巴”。粽子一端上來,我和大姨夫迫不及待地吃起來,大姨夫咬了一口,滿嘴長了許多白“胡子”。我們哈哈大笑。大姨夫卻津津有味地舔了下嘴唇,說:“??!又香又甜十分美味!”我們在一片歡笑中,都吃了粽子,過了一個快樂的端午節(jié)!

我愛我們的傳統(tǒng)文化——端午作文650字

我們中華民族有著悠久的歷史,豐富深厚的傳統(tǒng)文化,尤其有許多傳統(tǒng)節(jié)日。

我最喜歡端午節(jié)了。是因為可以上好吃的棕子,糯米里有香腸、有棗子、還有肉,端午節(jié)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楚國有個愛國詩人屈原,公元前340年楚國滅亡了。屈原很痛心,在五月初五這一天投江自殺了,人們怕小魚小蝦吃屈原的身體,他們用竹筒把米裝起來投進江中,可是被蛟龍偷吃了,后來人們知道了蛟龍最怕葦葉和五色線,人們用這些東西把糯米包了起來。蛟龍看見這些東西就嚇走了,這樣小魚小蝦不吃屈原的身體了。于是到了這一天人們把包好的棕子投進江中,一年又一年就成了習俗。

我最喜歡端午節(jié)了,我最喜歡吃棕子了,我最敬佩屈原了。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