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人們穿的衣服和鞋子都是手工做的,其布料都是從幾十里的縣上的供銷社里買的斜紋布。這里的人基本上都沒受過教育,就是識倆字也是從掃盲班里學來的,新樣式的衣服即使是見到了也學不來,所以做衣服的時候也只能按照以前樣子照著縫制。
我小時候穿的鞋子是媽媽做的尖口鞋。在鍋里加些水燒開,加些玉米面進去,打成糨子,然后把舊的布料抿上這樣的糨子一層一層地貼在門板上,在太陽底下曬干了再接下了,這叫擱拝。擱拝是用來做鞋底用的。用鞋底樣放心擱拝上裁,然后把裁好的擱拝疊在一起,再用白布包一下,用細麻繩納一納,這就是納鞋底。鞋底做好了,再用黑洋布做鞋幫,為了鞋幫也能結實,鞋幫也用細線納。把鞋幫上到鞋底上,布鞋就算做好了。在解放戰(zhàn)爭時期,我軍的鞋子就是后方的婦女用這樣的方式做出來的。你的奶奶就是當年的支前模范,曾經(jīng)創(chuàng)下一天做兩雙軍鞋的記錄。
那時候做的鞋子都是尖口的。后天村子上來了老師,每個村有了學校。說是學校,學生也就三五個。我們這些孩子上學了,自然就有了攀比。村西頭的一個女孩子穿了她媽媽給她做的方口鞋,讓我們幾個男孩子羨慕極了,于是我就央求著你奶奶能不能給我做上方口鞋。
你奶奶就從那個女孩的媽媽那里要來了鞋樣,給我做了雙方口鞋。第一次穿上這不一樣的鞋子,讓我興奮了好一陣子,雖然那雙鞋的樣子仍然不是很好看,但對我來說簡直是最重要新鮮事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