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間萬事萬物皆有度。哲學家言:“無論黃昏時樹影有多長,他總是和數(shù)根連在一起。”樹影不敢妄為,因為它懂得萬物皆有度,離開了度,它就等于離開了樹根,就失去了生命力。“度”是智慧,是藝術。因此待人處世要講究“度”。
鴻門宴上,刀光劍影,劍拔弩張。項莊狂妄自大,鋒芒畢露;劉邦忍辱負重,委曲求全。烏江邊,項羽含恨自刎,仰天長嘆;劉邦叱咤風云,一錘定音。透過我們理性的思考,我們明白:相遇的狂妄無度注定了他“時不利兮騅不逝,虞兮虞兮奈若何”的悲慘結局。劉邦有節(jié)有度成就了他“大風起兮云飛揚,為加海內兮歸故鄉(xiāng)”的輝煌。只因他利用度成就自我,度是智慧的。
在詩人們“擁抱了黃山的夕陽,挽住了泰山的余輝,卻聽不到高山族料聯(lián)的歌聲”的感慨中,鄧小平提出了“一國兩制”這一天才的設想。他看到臺灣問題由來已久,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寒,又聽到海峽兩岸任命統(tǒng)一的心聲,于是他堅持“度”,不對國民黨部步進逼,而是留下余地。他是智慧的。然而,臺獨分子瘋狂叫囂獨立,是否有負鄧小平的苦心,是否有愧于“度”。海峽兩岸頻頻往來堅冰已破,國共兩黨連連會晤統(tǒng)一將成。我們相信我們的心愿會實現(xiàn),因為我們堅持“度”這一智慧的化身......
牛頓這一頂尖級科學家打開了近代科學之門。于是人才輩出、經典如云。雖然他知道“牛頓三大定律”的提出將會改變整個科學界的面貌,但他仍發(fā)出“如果說我比別人看得遠,那是因為我站在巨人的肩上”的感嘆。因為他深知:前人的認識有限度,自己的認識雖比前人多一點,但也是有限度的,無限度的未來等待著后人去開創(chuàng)、發(fā)掘......
我們總是狂妄地說:“海天盡頭天是岸,山高絕頂我為峰”。然而世間萬事萬物皆有度。于是我認為:繞太陽運行的地球是圓的,軌跡也是圓的,人生也是這么不斷的周而復始,我們應該踏踏實實地走著我們人生這個無限度的圓,為完這個天地萬物運動規(guī)律的無限度的大圓而努力。
萬物有限度,人生有限度。讓我們把握好“度”這個智慧而又充滿藝術的尺,量出充滿智慧和藝術的人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