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是一種極平凡的植物。然而,每當我經(jīng)過叔叔家屋后的竹林時,便會情不自禁地吟誦起唐代著名大詩人劉禹錫所寫的《庭竹》一詩:“露滌鉛粉節(jié),風搖青玉枝。依依似君子,無地不相宜。”的確,蘇東坡“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一說,道出了竹子和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青青翠竹,全身是寶:竹竿既是建筑的材料,又是造紙的原料;竹皮可編織各種竹器,如:竹涼席、竹筷、竹傘、竹笠、竹椅、竹床什么的;竹筍味道鮮美,還助消化防便秘。翠竹難道不是天然的綠色寶庫嗎?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這千古流傳的佳句,可以說把竹子頑強不屈的精神品質描寫得淋漓盡致。從古至今,她和松、梅被人們譽為“歲寒三友”歷年競相為詩人所題詠、畫家所描繪、藝人所雕刻、游人所向往。每當春風還沒有把殘冬的余寒趕走時,新竹便悄悄地在地下萌發(fā)了。春風一過,她像一把利劍,穿過頑石,刺破土層,脫去層層筍衣,披上一身綠裝,直插云天。暑往冬來,迎風斗寒,經(jīng)霜雪而不凋,歷四時而常茂,無論是峰峰嶺嶺,還是溝溝壑壑,她都能以堅韌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頑強生存。正如清代書畫家、文學家鄭板橋所詠嘆道:“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擊還堅勁,任爾東西南北風。”
我想,這竹子品格所體現(xiàn)的不正是我們中華民族自強不息、不屈不撓的偉大精神嗎?我們每一個人需要的不也是這種精神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