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慶期間,爸爸媽媽帶我去蘇州玩了一趟。在三天的時間里,我們一共玩了七個景點:虎丘、滄浪亭、寒山寺、留園、獅子林、拙政園、蘇州博物館。
蘇軾說:“到蘇州不游虎丘,乃憾事也。”我們先去了虎丘。還沒到景區(qū),我就看到虎丘高大而又古老的城墻,還有那危巖矗立的云巖寺塔。進了景區(qū),我發(fā)現(xiàn)里面的游人很多,可能是虎丘太有名了,加上遇到國慶放假,游人多得讓人喘不過氣來,走在比較窄的山路上,人們不得不停下來互相避讓,否則狹路相逢,只好屁股抵著屁股了。我偶爾停下來看風(fēng)景,看到的常常是人頭攢動的情景,感覺人群也成了一道風(fēng)景,這倒是印證了蘇軾說的那句話。好在是到了山上,地方寬敞了,人群顯得不那么擁擠了,視線也開闊了許多,我們這才有機會仔細地欣賞風(fēng)景。我發(fā)現(xiàn)虎丘的樹多,石頭也多。樹幾乎無處不在,而且有很多是參天的古樹,一棵比一棵高,一棵比一棵粗,綠樹成蔭,將整個虎丘映得綠綠的,著名的云巖寺塔就掩映在綠蔭中,劍池則被完全掩藏在綠樹之中了?;⑶鹄锏氖^形態(tài)各異,用途也各不相同,有的用來造假山,有的用來作碑,上面刻有銘文,有的被砌成臺階供人行走,還有的被砌成墻壁或者回廊。爸爸告訴我,那些墻壁和回廊一方面將內(nèi)外景色隔開,使景色不至于一覽無余,同時在墻上開一些窗戶,通過這些窗戶可以看到部分風(fēng)景,并使人對那些被隔開的景色充滿好奇感和探究的欲望,這樣景色在人們的心理上就有一種更加豐富的感覺。從虎丘山上下來以后,我們又坐上了蘇州的一條手搖小舟。艄公用勁一搖,小舟就離開了岸,晃晃悠悠地劃到河的中心,河水輕輕滑過小舟兩側(cè),這讓我想起《天龍八部》里阿朱與阿碧帶著段譽搖的小船,也讓我想起一首兒歌《搖啊搖,搖到外婆橋》。這種小舟充分體現(xiàn)了蘇州的水鄉(xiāng)特色。
當然,更能體現(xiàn)蘇州旅游特色的是古典園林。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號稱蘇州四大古典園林,拙政園與留園又與北京的頤和園、承德的避暑山莊并稱為中國的四大名園。頤和園和避暑山莊我沒去過,但蘇州四大古典園林這次我都看了。據(jù)說,滄浪亭、獅子林、拙政園、留園分別代表了宋元明清四個朝代的不同風(fēng)格,可惜我看不出來。不過,蘇州園林里面有很多的書法作品,倒是引起我濃厚的興趣,比如在滄浪亭里,我不僅看到了蘇舜欽的《滄浪亭記》全文,還看到了這樣一幅對聯(lián):“清風(fēng)明月本無價,近水遙山皆有情。”看到這幅對聯(lián),我立時興奮起來,因為這是我在小學(xué)三年級語文課本上學(xué)過的對聯(lián)。爸爸對我說:“這幅對聯(lián)對得很工整,不僅上下句對仗,而且每一句內(nèi)部也有對仗,清明對明月,近水對遙山。”爸爸還告訴我說:“這兩句,上句來自歐陽修的詩《滄浪亭》,下句來自蘇舜欽的詩《過蘇州》。從不同作家的不同作品中選出兩句詩,放在一起作對子,讓人感覺它們好像本來就是天生的一對,真是對絕了!”我聽得也是連連點頭。我在別的園林也看到了很多的對聯(lián),如“老可能為竹寫真,高人自與山有素”、“千朵紅蓮三尺水,一灣明月半亭風(fēng)”,爸爸也不時加以評點,我一邊聽,一邊欣賞這些對聯(lián)的書法。有時遇到用篆書、草書寫的對聯(lián),我和爸爸都認不出那些字,爸爸就不斷地嘆息自己學(xué)問太差了,連字都不認識。
到了寒山寺,我們更是充分領(lǐng)略到了蘇州無處不在的書法氣息。寒山寺是因為唐代詩人張繼那首名詩《楓橋夜泊》而出名的,我看到寒山寺里有很多的書法作品寫的是《楓橋夜泊》。雖然寫的是同一首詩,但有的用楷體寫,有的用草體寫,風(fēng)格各不相同,有的龍飛鳳舞,有的形態(tài)端正,有的古樸秀美。如果不是我背過這首詩,估計很多用草書寫的《楓橋夜泊》我是認不得的。寒山寺里也有不少書法作品寫的不是《楓橋夜泊》,有些也不是用楷體寫的,我就認不出,只好像老爸那樣自嘆學(xué)問太差。爸爸不時地挖苦我:“你學(xué)了兩年的書法,怎么連這些書法都不認識呢?”我也是不時地諷刺他:“你還是博士呢!讀了那么多書,怎么還有這么多字不認識呢?”看來,蘇州不僅是園林之鄉(xiāng),也是文人字畫之鄉(xiāng),怪不得蘇州很多旅館,甚至連公交車站,都掛了不少書法作品??磥?,在蘇州旅游,沒有一點文化是不行的。
蘇州博物館(新館)是我們這次在蘇州看的最后一個景點,據(jù)介紹這是著名的建筑家貝聿銘的杰作。我覺得這座博物館既有現(xiàn)代博物館的特點,也吸收了蘇州園林的特點。里面有很多的展品,展品以明清時期的文人字畫為主,我在那里又看到了不少書法,包括唐伯虎等名家的作品。這更讓我知道蘇州作為文人字畫之鄉(xiāng),是有著悠久的歷史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