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學第一天,我們學校舉行了有意思的實踐探索活動,目的地是—良渚博物院。
一路上大家興奮地談論著活動,車廂里充斥著一種興奮、期待之情。
到了目的地后,解說員簡單地介紹了一下良渚文化,之后大家跟隨小隊長分別活動。我們急匆匆地尋找著有關房屋建筑的資料,本以為可以很快地找到,但大致走馬觀花地逛了一圈后,去沒有什么發(fā)現(xiàn)。這時我們才認真起來,細致地搜索每一個角落,終于有了重要發(fā)現(xiàn)。
1、古代良渚人民的住房形式分為可移動式與不可移動式。不可移動式有:干欄式、窯洞式……其功能可以達到有效防潮,也是迄今所知最早的巢居的前身。窯洞式是就著山的山崖失挖成的,作為住房的山洞或土屋,冬暖夏涼??梢苿邮接校捍笆降?,都是可以說走就走類似于帳蓬的建筑。
2、他們的建筑材料有:木頭、稻草、泥灰等。建筑面積是5-20平方米,屋頂多為“人”字形,可以防水、保暖、且賞心悅目。
我們看了之后,對古代良渚人民大為贊嘆,沒想到古人已經(jīng)發(fā)明了可以防水、防潮的建筑,真是厲害,點32個贊。
中午,我們就地吃了自帶的午餐,又進行了問題交流、解答等一系列編寫活動,今天收獲頗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