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車都 > 初三作文 >

鄉(xiāng)音

鄉(xiāng)音
窗外雨潺潺,秋意闌珊。青石板上的雨聲,身邊人的吳儂軟語,以及麻雀的啾啁聲,交織成一幅清冷的黛色民樂小調(diào)。
談起故鄉(xiāng),首先想到的不是小橋流水人家,不是綠樹粉墻黛瓦,而是那曲清幽的《姑蘇行》。那是何等行云流水般的曲調(diào),猶如一匹光滑的綢緞,輕柔地滑過你的周身。當?shù)崖曉诩帕葻o人的雨巷中幽然響起時,便忍不住低吟起那首描寫家鄉(xiāng)的詩來:“枳籬茅舍掩蒼苔,乞竹分花手自栽。不好詣人貪客過,慣遲作答愛書來。閑窗聽雨攤詩卷,獨樹看云上嘯臺。桑落酒香盧橘美,釣船斜系草堂開。”就在這柔媚的音韻中,氤氳出了家鄉(xiāng)最為清晰明朗的生活圖景。
江南多雨水,因此人的口音也大多是濕漉漉的不帶一絲硬氣。而那千回百轉(zhuǎn)的昆曲曲調(diào),也由此產(chǎn)生。每讀到《牡丹亭•游園驚夢》時,就不由得擊節(jié)而和。于是乎,那似乎飄蕩了千年的樂音,也就飄飄然降落到人間,化為江南一朵清麗的蓮花,滋潤著我的心田了。故鄉(xiāng)的口音確乎與他處不同。那種清麗柔婉的語調(diào)不僅體現(xiàn)在昆曲中,更是滋潤到生活中的每一個角落。
鄉(xiāng)音,它所包含的意蘊已不僅如此。這塊沃土上飄揚的每聲聲響,都是最為動聽的鄉(xiāng)音。甚至那雨打芭蕉的閑愁之音,里弄里婚喪嫁娶的絲竹之聲,三月鳥兒的低語,及至花瓣落下的輕觸,水流淌過門前的淙淙輕吟,夏季如雷貫耳的蟬鳴,都可成為異鄉(xiāng)人月夜無眠時的一帖良藥。家鄉(xiāng)的聲音是有味道有感覺的,仿佛是一幅恬淡的中國水墨畫,在大地上緩緩展開,又如清茶中浮起的臘梅,令人唇有余香。鄉(xiāng)音是柔媚的,更是清麗的。“醉里吳音相媚好”的溫柔,“濃抹淡妝總相宜”的清麗,構(gòu)成了一幅黛色的江南。“古宮閑地少,水港小橋多”,在小橋流水間,聽一曲吳歌,或是駐足于街上,聽著人們操著方言的談笑聲,一時間,連空氣也變得空靈起來,夾著一股“鳳凰山下雨初晴”的味道。也難怪“一聲梧葉一聲秋,一點芭蕉一點愁”的夜雨聲,都能讓徐甜齋“枕上十年夢,江南二老憂,都到心頭!”江南,本就是“人人盡說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的地方,一個“未老莫還鄉(xiāng),還鄉(xiāng)須斷腸”的人間天堂。故鄉(xiāng)在千里之外,鄉(xiāng)音卻時時縈繞在心頭,如何不堪憂?
這種令人筋酥骨軟的聲音,已在這片水鄉(xiāng)回旋了很久。就連那吳越歌謠,仿佛也已有幾千年歷史了。一直記得的是那首《越女歌》,曲調(diào)已失傳,歌詞卻歷歷在目。大概江南最早的民歌,就是在這些“竹喧歸浣女,蓮動下漁舟”的漁女中產(chǎn)生的吧?那首“山有木兮木有枝,心說君兮君不知”的淳樸歌謠,又流傳了幾千年呢?
幾千年過后,那些遠古的歌聲也日漸縹緲,可它們卻早已沉淀在江南人的血液里了。
很多人曾哀嘆方言的危境,并要求學校開設吳語課。其實,他們大可不必如此心憂。鄉(xiāng)音,其實一直就在那里,從未走遠。關盼盼、蘇小小、李香君的傾國之貌自然已無法知曉,可她們的事跡卻傳頌了千古。同樣如此,幾千年過后,鄉(xiāng)音其實未改呀,只是表現(xiàn)它的方式不同罷了。
寫罷此文,正是八月底,蟬聲漸消。又即將打點行裝到異鄉(xiāng)上學,不由得想起溫庭筠杜陵夢的典故來。

展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