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節(jié)啦!元旦,我跟爸爸媽媽去大統(tǒng)華超市,買了一堆吃的、喝的東西??粗鴻C器中吱吱嘎嘎打出的一張購物單,我好奇地問媽媽:“媽媽,今天我們花了多少錢?”媽媽接過營業(yè)員阿姨遞過來的購物小票,瞟了一眼,居然把最后總價那一欄給撕了,然后遞給我,說:“兒子,你五年級了,自己算算大概多少錢?”唉,這個媽媽,不愧是數(shù)學老師,這個時候也要考我。好吧,我也不差,算就算!
接過購物小票,我一看,幾乎每樣商品的價格都是兩位小數(shù),這不是為難我嗎?不過,反正是估計,我把那些小數(shù)部分的零頭都忽略,把那些整數(shù)相加就可以了。我握著小票,一項一項地加:2加4等于6,6加4等于10……哈哈,算出來了!“媽媽,大概是240元!”“嗯,差不多!還能更準確點嗎?”老媽還不滿足我的答案,給我提出了新的要求。這下我可傻眼了,再怎么辦呢?那些小數(shù)部分,我該怎么估計呢?
這時,老媽接過小票,邊看邊提醒我:“你剛才看了每樣東西的價格,它們的零頭有的是0.99元,也就是99分,有的是25分。那粗略地說,它們的平均數(shù)可以說是50分。那該再怎么加呢?”
我在心里盤算著:這也就是說,在計算過整數(shù)后,我要在清單的每一項商品后面都加上50分。也很煩??!突然,我靈光一閃:有了!我也用不著逐個計算每一項,然后各自加50分,而只要計算出一半的商品數(shù),然后每項加1元。我迅速把小票對折,留下所有商品數(shù)的一半,這一半有7項,就是它了:240加7等于247元!
媽媽聽到我的答案,朝我豎起了大拇指:“不錯哦!說說你怎么算出來的?”我跟媽媽講了我的想法,媽媽聽了頻頻點頭。不過,媽媽最后還提醒我,這個結(jié)果可能比實際結(jié)果還小了一點。因為實際上定價商品的零頭大多數(shù)是大于50分的。這是因為,超市總喜歡把商品的價格定得接近一個整數(shù)。比如說,一個商品的價格賣4.99元而不是5元,雖然是少了1分錢,但是會讓顧客覺得比5元少了不少。這樣,我們的小票上會有許多商品的零頭遠大于50分。所以,要向得到的數(shù)字更加準確,那么可以在心算之后,再加上1到2元錢,以補償在約簡時不計算在內(nèi)的差值。
好吧,如果加上2元,我估計這次的購物金額大概是249元。“媽媽,那我們這次到底花了多少錢???”我迫切地想知道我估計的結(jié)果準不準。媽媽攤開手心,那張小紙條上赫然寫著:249.9元!——哇!我真不錯,其實最后零頭的算法,就是用了平均數(shù)的知識。同學們,你們也學會這個快速檢查購物小票的方法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