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當下熱鬧而喧囂的電影環(huán)境中,這部影片卻從容而樸實,一如其簡簡單單的片名《郭明義》——它來自一位有著30年黨齡的普通共產黨人的平平凡凡的名字。
這部影片取材于真人真事,藝術化地表現了郭明義幾十年如一日,愛人如己,甚至愛人超己,無私奉獻的精神品質。在他先后獲得的部隊學雷鋒標兵、鞍鋼勞動模范、鞍山市特等勞動模范、中央企業(yè)優(yōu)秀共產黨員、全國“五一”勞動獎章、鞍山市無償獻血形象代言人之外,這部電影為郭明義這樣一位普通但卻光彩照人的中國人、中國共產黨黨員樹立了一座樸素的豐碑。它像一面鏡子,讓每一位觀眾的靈魂得到震動,也讓我們各種“皮袍下的小”更加無地自容。
影片中由侯勇扮演的郭明義,無論是外形、氣質、行為,都最大限度地還原和接近了生活中的郭明義。那性格的軸,那笑容的憨,那心腸的熱,那生活的簡單,那語言的通俗,都為人物塑造帶給了堅實的基礎。而影片也沒有過多地去追求戲劇性的沖突,虛構大起大落的情節(jié),渲染大悲大喜的情緒,而是老老實實地選取了郭明義生活中各種感人的事跡,用從容的手法還原出來,用生活本身的樸實來打動觀眾、感染觀眾。無論是他作為“業(yè)余”翻譯向外國公司討回賠償,還是幫忙白血病少女獲得新生;無論是他三次將自家彩電送給別人,還是將一生中工資的一半都資助了他人;無論是他20年獻出超過自身血量10倍多的鮮血或是先后資助180多名特困生,每一個看似平凡的行為、看似細小的事情,都不動聲色地托舉出一個像金子般閃亮的靈魂。
這部影片是《闖關東》等著名電視劇的編劇高滿堂先生的編劇作品,盡管這類影片創(chuàng)作不可避免地會受到“英模”話語體系慣性的某些制約,但是影片已經盡可能還原出生活的質感。而它的美學好處也恰恰體此刻,當生活能夠打動你的時候,尊重生活就能打動觀眾。過多的技巧性修飾、過多的因果邏輯演繹出的戲劇沖突,常常讓本來感動人的生活變成矯情的故事。
這部影片,對于郭明義的性格、心理的內在性揭示雖然不夠充分,但是卻用超多“無私奉獻”的事跡,串聯起郭明義的日常生活,同時也透過郭明義的家庭關聯、社會關聯展示了他樸素的價值觀。當別人以為他瘋了、傻了的時候,他嚴肅地提醒對方:你雖然有20年黨齡,但也許你已經20年沒有看黨章了吧?當孩子問他為什么總能發(fā)現比自己家庭更困難的人的時候,他淡然地回答,只要心里有,就能看得見;當妻子責怪他對家庭照顧太少對別人關心太多的時候,他會略顯慚愧地回答,看到別人比我們更苦更難的時候,我總不能把頭扭過去,裝作沒有看見吧?……他的價值觀就是這樣樸素,一方面是一種道德關懷,愛人如己;一方面又是一種政治信仰:做一個共產黨員,就要能夠讓人看得出來!現實生活中,一個共產黨人是否能夠被群眾看出來,看出來他是否在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對于中國共產黨的先進性來說,既是最基本的也是最嚴肅的考驗。在革命年代,成千上萬的先烈用生命和鮮血的代價換來了中國共產黨的歷史合法性,而這天,無論是黨的各級領導干部或是郭明義這樣的普通共產黨人,將如何用我們對待利益、對待名利、對待人民的態(tài)度、方式和行動,來體現中國共產黨為人民服務的宗旨,郭明義帶給了一個范例。從這個好處上說,這部電影仿佛明鏡高懸,“只要心里有,就能看得見。”
《郭明義》由主旋律電影的“金獎導演”陳國星執(zhí)導。與陳國星導演的主旋律影片的一貫風格相一致,這部影片在劇作風格上雖然樸實無華,但是卻并沒有選取紀實語態(tài)的敘述,而是選取了一種常規(guī)戲劇的影像風格。畫面優(yōu)美、構圖完整、鏡頭流暢、節(jié)奏緊湊、聲畫互動,共同構成了一個制作精致、氛圍渲染充分的藝術世界。影片中多次出現的那座宿舍樓,如同生活中郭明義一家3口人至今還居住的鞍山市千山區(qū)齊大山鎮(zhèn),一個上世紀80年代中期所建的不到40平方米的宿舍,其建筑的外形,如同一個人字,既增加了畫面的造型感,同時也成為一種符號:正是這些生活在宿舍樓里的普普通通人,支撐起了一個堅韌的沐浴在朝陽中的大寫的人,他們感動中國,更就應感動以前在黨旗下舉起拳頭莊嚴宣誓的每一個中共黨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