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是農(nóng)歷的元月,古人稱夜為“宵”,所以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第一個月圓之夜,也是一元復(fù)始,大地回春的夜晚,人們對此加以慶祝,也是慶賀新春的延續(xù)。元宵節(jié)又稱為“上元節(jié)”。
中國民間有過元宵節(jié)吃元宵的習(xí)俗。元宵由糯米制成,或?qū)嵭?,或帶餡。餡有豆沙、白糖、山楂、各類果料等,食用時煮、煎、蒸、炸皆可。起初,人們把這種食物叫“浮圓子”,后來又叫“湯團”或“湯圓”,這些名稱與“團圓”字音相近,取團圓之意,象征全家人團團圓圓,和睦幸福,人們也以此懷念離別的親人,寄托了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愿望。
據(jù)傳,袁世凱在篡奪了辛亥革命成果后想復(fù)辟登基當(dāng)皇帝,但又怕人民反對,終日提心吊膽。一天,他聽到街上賣元宵的人拉長了聲調(diào)在喊:“元——宵。”他覺得“元宵”乃“袁消”諧音,這不是要消滅他袁世凱嗎?他坐立不安,十分惱火地悍然下令:從1913年的正月十五起,元宵這種食品只能稱“湯圓”或“粉果”,但他如此避諱,到頭來,元宵仍然流傳不衰,而他自己卻“袁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