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美之心,人皆有之。但“美”,很難有一個統(tǒng)一的標準認為美的東西,別人未必欣賞。自然主義者認為,自然的東西就是最美的東西,人為的裝飾反而會有損其美感。這未免有點絕對。世界上完美無缺的東西是不存在的,這就需要彌補缺憾,也就是要“打扮”。
事物是發(fā)展的,同樣,打扮的標準也隨著時代和人們審美觀的變化而變化著。世界各地,人們對美的認識千差萬別。這樣的例子很多,過于肥胖在大多數(shù)人心目中是不美的,但在太平洋島國湯加,卻以此為美。越胖越能得到尊敬、贊美。這種差異是客觀存在著的,忌就忌以一種口味為標準,追求不正確的一致,“楚王好細腰,宮中多餓死”。這是為了迎合帝王的喜好。而在現(xiàn)代,就在我國,也有著類似的事:在那個瘋狂的時代,舉國上下一片黃綠的軍裝、軍用挎包、白毛巾……多么可悲可嘆的整齊劃一。翻開《新概念英語》課本,在第一頁上有關于國家的許多單詞并配有插圖,在各個國家地形輪廓邊均站著兩個穿著典型服裝的漫畫人像。有穿著緊身衣的西班牙斗牛士,多踏著大木鞋的荷蘭婦女,身著和服的日本人,而在中國地圖邊呢?是兩個穿著皺巴巴的軍服的人,這一形象在旁觀者眼中是如此根深蒂固!
人們愛美的天性是壓制不住的,生活需要七彩陽光,人i們打扮觀念的更新,使各種各樣的時裝業(yè)、美容業(yè),如雨后春筍一般發(fā)展起來。人們的話題中增加了新的內(nèi)容:今秋的流行式,明年的服裝樣式……花上一筆錢使自己變得更年輕漂亮,在人們心目中已是一件十分合算的事。
美不是狹義的,因此,打扮也決不僅僅局限于外表,是的“人要衣裝”,但是我們決不能“只認衣裝不認人”。古典小說《鏡花緣》中提到一個”兩面人”,那里的國民見主人公唐敖衣著華麗,便十分熱情,當唐敖與旅伴換了件破舊的衣服,“兩面人”便對他不屑一顧了。這便是典型的“只認衣裝不認”的例子。在當今社會中,這樣的人為數(shù)不少。這也是一些騙子能夠胡作非為、招搖撞騙的原因之一吧!那些被騙子們顯赫的打扮蒙騙的人,說得不客氣些,和楊布家中那條只認人衣服的狗差別不大。可見外表的華麗與心靈的美好顯然是不能劃等號的。外表的打扮固然重要,對思想情操的培養(yǎng),也是必不可少的。思想道德品質(zhì)教育幫助我們樹立高尚的共主義理想,而美育教育陶冶我們的性情,培養(yǎng)我們對美的熱愛,這也就是對我們內(nèi)心世界的“打扮。“
我們不但要打扮自己,還要打扮社會,打扮祖國,這樣,就為自己裝點了一條燦爛的人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