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家庭的主人,我們不能只享受家庭賦予的溫暖,更有責任營造溫馨、快樂的家庭。《帶著養(yǎng)母上大學》的主人公孟佩杰用行動詮釋了家庭的意義,靠著自己頑強的毅力帶著養(yǎng)母生存著。
《帶著養(yǎng)母上大學》講述的是這樣一個故事:孟佩杰5歲時父親去世,母親重病。她是由養(yǎng)母劉英芳照顧的,3年后養(yǎng)母因病癱瘓,孟佩杰8歲時就承擔起侍奉養(yǎng)母的責任,2009年,孟佩杰被山西師范大學臨汾學院錄取,她竟然“帶著養(yǎng)母上大學”。12年,4000多個日子,孟佩杰不僅僅在生活上照顧養(yǎng)母,她的存在還讓劉芳英找回了生活下去的勇氣和責任。孟佩杰在2011年獲感動中國人物,她卻說:“百善孝為先,我不覺得自己有什么特別的,每個女孩都會這樣做。”
比起孟佩杰,我們這些溫室里的花朵比她幸福多了,但是從她身上,我看到了小草的一種品質:頑強。“野火燒不盡,春風吹又生”。我們這些“花朵”存在的缺陷會讓我們后悔一輩子。
記得有一次,媽媽患了重感冒,她本來想讓我煮泡面吃,但考慮到我的飲食健康,還是早早地去買菜了。那天天氣不好,下雨,再加上媽媽患了重感冒,她一回來就打哆嗦,“吳鑫雨,來幫媽媽提下菜。”我看電視看得正起勁呢,說:“沒空,你又不是沒手!”無奈之下,媽媽只好自己把菜提到廚房,就去睡覺了。臨近十一點時,我見媽媽還沒起來燒飯,跑到她床邊大叫:“起來了,大懶蟲,快燒飯,我肚子餓的都咕咕叫了!”媽媽一起來,便打了幾個噴嚏,病怏怏的樣子,讓我感覺自己做的不對,這時我想起了趙靜波的一句話:“一個會愛父母的人,將來才會更好地愛別人,愛生活,愛這個世界。”快12點了,媽媽才把飯燒好,她叮囑我先吃,自己又回房間了,我吃完了,走到媽媽房間,發(fā)現(xiàn)她在睡覺,便想叫她起來吃,無意間,我摸到她的額頭“怎么那么燙?”我驚叫起來。“沒事,休息一下就好了。”媽媽無力地對我說。“那怎么行呢?小病不治會成大病的,我去找感冒藥。”一時手忙腳亂的我,開始翻箱倒柜,終于找到一瓶感冒藥丸,我小心翼翼地把媽媽扶正,去倒了一杯溫開水,讓媽媽吃一顆藥丸。半小時了,還沒有見效,我急得像熱鍋上的螞蟻——團團轉。媽媽見我那心急樣兒,哭了。“你怎么哭了呀?”我很不解。“沒事,我高興,女兒終于長大了,懂得照顧媽媽了。”想起那時我對媽媽無禮的態(tài)度,我的淚水在眼眶中打轉,但是,哭最終不能解決問題的,我靈機一動,想起了媽媽以前照顧我的方法,把毛巾用熱水打濕,敷在額頭上,這樣能很有效的退燒,十分鐘就換一次水,兩小時過去了,媽媽的燒終于退了,我興奮地一蹦三尺高。我跑到媽媽跟前,對媽媽說:“您肯定餓了吧,我去煮粥給您吃吧。”媽媽見我一本正經(jīng)的樣子,笑了,說:“你以后別再挑剔我,別再撒嬌,我就已經(jīng)知足了。”我們倆都爽朗地笑起來。
是呀,家庭是親情與愛的標志,誰都離不開它,正如生命離不開水、陽光和空氣。讓我們?yōu)樽约旱募規(guī)硪晃葑訝N爛的陽光,讓愛住進我們的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