獎牌榜的遐想作文2000字
一般來說奧運會對于各參賽國的總體成績有兩種比較方法,其一是先比金牌數,再比銀牌數,最后比銅牌數,這也是我們現(xiàn)在獎牌榜排名的依據(不信你可以去百度一下)。還有一種則是比較金牌、銀牌和銅牌的總數。今天我看見獲得了四枚銀牌四枚銅牌的加拿大排名在僅獲一枚金牌一枚銅牌的埃及之下時,心里就直呼不科學,就這樣我開始思考到底哪種排名更加科學合理。 一枚金牌與一枚銀牌或銅牌相比,肯定是金牌更能顯示一個國家參賽隊伍的競技水平,然而這個排行榜是認為一枚金牌大于四枚銀牌和三枚銅牌,這金牌和銀牌、銅牌的差距難道有這么大嗎?恐怕還真的比較大啊。奧運首金得主女子10米氣步槍冠軍易思玲在她得金牌的當天,家鄉(xiāng)就開始了狂歡,當地政府工作人員掛上了慶祝的橫幅,也放起了喜慶的鞭炮,各路記者爭先恐后地聯(lián)系她的家人求采訪。而相比之下,昨日返鄉(xiāng)的女子400米混合泳銅牌得主李玄旭則只有媽媽和阿姨的迎接以及少數記者稀稀拉拉的采訪,如果這少數記者不把她和易思玲的待遇比較的話,還真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有這么個銅牌得主的存在。而遠在倫敦,男子舉重56公斤級銀牌得主吳景彪卻因只拿了銀牌而在攝像機鏡頭前痛哭流涕,向全國觀眾鞠躬道歉,不斷重復說自己對不起祖國。以上種種現(xiàn)象都說明了同一個問題:金牌才是硬道理。且縱觀媒體,無論是網絡、報紙還是電視,對金牌得主往往都有長篇的報道,而對銀牌、銅牌的報道則幾乎是一筆帶過,除非得銀牌與銅牌的項目是我國首次拿到獎牌或者是該銀牌(銅牌)的得主在別的項目中奪金過??紤]到以上種種情況,獎牌榜排名方式的合理性似乎是毋庸置疑的。 獎牌榜排名方式只是金牌與銀牌、銅牌的諸多現(xiàn)實差別的一個體現(xiàn),他代表著人們對第一的崇拜,但上述現(xiàn)象也表明,這也是人們一些不健康的思想的一個剪影,人們崇拜金牌是肯定的,但也不能太輕視銀牌和銅牌。一場比賽的勝負是由訓練、臨場發(fā)揮、運氣等眾多因素所決定的,亞軍、季軍甚至沒有進入前三甲的運動員們付出的努力不一定比冠軍少,我們可以喜愛冠軍,追求最好,但不應該產生“只有冠軍才知道關注與贊美”的想法。同樣崇拜冠軍的還有另一項全國性競技活動——高考。全國各地高考狀元受到的關注當然比不上奧運會冠軍,但也有當地的記者絡繹不絕地采訪他們并詢問他們的生活易學習情況,再把“狀元”們的日常生活在狀元光環(huán)的照耀下變成了活生生的神話。 然而這樣只崇拜第一的思想觀念是否值得提倡呢?金牌的數量是否能代表國民的身體素質我不得而知,就我的觀察來看,我們運動的時間有增加的因素,也有減少的因素,越來越多的小孩子從嬉戲的空地被吸引到網絡游戲的世界里,而與升學掛鉤的體育考試又使我們在中考前跑了兩個月的步。而對于高考狀元的崇拜,倒確實讓我們忽略了一些真正的人才。如前不久因為證偽了數學難題“西塔潘猜想”而一舉成為中南大學正教授的中南大學大四學生劉路,他對一門學科的狂熱使他注定與高考狀元無緣(高考狀元大概也不會在中南大學讀書吧),然而這并不代表他的價值不如高考狀元,恐怕還恰恰相反。然而劉路是唯一的嗎?還有在不那么金碧輝煌的地方默默追求自己的夢想卻至今沒有功成名就的人嗎?大概是有的,但我們是不會關注的,因為,他們不是第一。對各項競技活動第一名的過度崇拜體現(xiàn)了人們對于成功的渴望,同時也反映了人們的生存壓力。大家都想成功,準確地說,都想成為最棒的那一個,因此我們都喜歡第一名。有些人已經接觸了社會競爭的殘酷,有時只有最好的那一個才能得到發(fā)展的機會,其余的都得在沉默中滅亡,因此人們認為后幾名的努力是無意義的。但是對成功的追求會增大我們的壓力,而壓力又迫使我們更努力地區(qū)追求成功。金牌與其它名次的差距及“狀元熱”既是這一心理過程的體現(xiàn),又加速了這一心理過程的循環(huán)。就這樣,我們迷失在追逐成功的路上。 友誼第一,比賽第二。當這句話只是嘴上說說時,我們便離體育精神越來越遠。或許要超越排名才能領會奧運精神,或許要看淡他人眼中的成功才能實現(xiàn)自我的價值,但這并不妨礙我們?yōu)榻鹋坪炔?、為成功奮斗,只是掌握好心靈的度。但怎樣去把握這個度又豈是我一個中學生就能領悟的,在一篇文章里就能講清楚的呢?我能做的只是盡一些綿薄之力把自己覺得偏離了正軌的思潮向我所認為正確的方向微微拉動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