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王羲之路過集市,見一家餃子鋪門口,人聲喧嚷,熱鬧非常。尤其是門旁的那兩幅對聯(lián),分外惹人注目,上面寫著“經(jīng)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十個字,橫匾上寫的是“鴨兒餃子鋪”。但是字卻寫得呆板無力,缺少功夫。
王羲之看罷,心中暗想:這樣的賴字,也配寫匾?又一琢磨:“經(jīng)此過不去,知味且常來”。——好家伙!這里到底是什么人的買賣,竟能如此夸口?
走近一瞧,見鋪內(nèi)有口開水大鍋,設(shè)在一道矮墻旁邊。包好的白面餃子,
好似一只只白色的小鳥,一個接一個地越墻飛來,不偏不倚正好落入滾沸的大鍋。一鍋下滿,不用招呼,“小鳥”就停飛了。等到這鍋餃子煮好,撈完,“小鳥”又排隊(duì)一樣飛來,準(zhǔn)確無誤。
王羲之十分驚奇,就順手掏出一些散碎銀兩,要了一大碗餃子,然后坐下。這時(shí)他才發(fā)現(xiàn),餃子個個玲瓏精巧,好象浮水嬉戲的鴨兒,真是巧奪天工的奇貨!他用筷子將餃子夾起,慢慢地送到嘴邊,輕輕地咬了一口。頓時(shí),清香撲鼻,鮮美滿口。不知不覺間,把那一大碗餃子,全吞到了肚里。
一頓飽餐之后,王羲之對自己說:這鴨兒餃子果然不錯!只是門口那副對聯(lián)的字寫得太差,與這美味餃子實(shí)在不能相配,我王羲之何不乘此機(jī)會為他們另寫一副對聯(lián),也不辜負(fù)我來此一場——想到這里,他便問店伙計(jì):“請問店主人在哪里?”
店伙計(jì)用手指著矮墻說:“回相公,店主人就在墻后。”
王羲之繞過矮墻,見一白發(fā)老太婆坐在面板之前,一個人搟餃子皮,又包餃子餡,轉(zhuǎn)眼即成,動作麻利極了。更令人驚奇的是,包完之后,白發(fā)老太婆便隨手將餃子向矮墻那邊拋去,鴨兒餃子便一個一個依次越墻而過。
老人的高超技藝,使王羲之驚嘆不止。他趕忙上前問道:“老人家,象您這深的功夫,多長時(shí)間才能練成?”老人答道:“不瞞你說,熟練需五十年,深熟需一生。”
聽了這話,王羲之沉默了一會,好象在品嘗這句話的滋味。然后又問:“您的手藝這樣高超,為什么門口的對子,不請人寫得好一點(diǎn)呢?”
老人氣鼓鼓地說;“相公有所不知,并非老身不愿意請,只是不好請??!有的人寫字剛有了點(diǎn)名氣,就眼睛向上,哪里肯為我們老百姓寫字。其實(shí),照我看,他們寫字的功夫,還不如我這扔餃子的功夫深呢!”老人的活不一定是指王羲之,可是王羲之聽了,覺得臉上火辣辣的,羞愧難當(dāng)。于是,他特意寫了一副對聯(lián),恭恭敬敬地送給了這位老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