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馬克思先生總結得好,事物都是由量變引起質變的,再在新質的基礎上進行新的質變。這是事物發(fā)展狀態(tài)。而我,成年禮剛過,即將跨入大學,亦進入了一個嶄新的質變時期,是阻礙的門,還是前行的路,何去,何從?
②有許多人都是這樣認為的,寒窗十年,大學便可舒適度過。畢業(yè)后取張文憑,便可工作。真是如此嗎?當你聽到哈佛的高材生們凌晨二點圖書館不眠,執(zhí)著于學術探索疲憊至隨處可睡時,難道你真沒有一點年輕當如此拼搏的熱血沸騰之感?
③反正我是有的。竺可楨先生的“不問異同,唯求真是”真是讓我期待。母親曾問我,我想過怎樣的大學。我不假思索地說:“有很大很大的圖書室,有很優(yōu)秀很優(yōu)秀的學者的大學。”母親笑,我也笑。我對于大學的態(tài)度就是如此。一個能讓我浸淫書香,有可以引導的人,并且可以讓我自由探索的地方。
④所以大學對我而言,不僅僅是門更是路,是求知,是期待探索的喜悅,是拼搏的渴望。蔡元培先生“思想自由,兼容并所”可作為大學的象征,并是我的信仰。
⑤然而只有大學如此嗎?人生也應當如此吧?那種拼搏的熱情,到達一個終點后,開啟新篇章的欣喜,也都是相同的吧!
⑥我對大學態(tài)度也體現了我對人生的態(tài)度。雖結束了一件事,或是登頂了一件事,不是停留,不是駐足,不是永久的享受,因為這些東西和鮮花一樣,榮極是會轉枯的。而保鮮,讓自己保持快樂的正確做法是每時每刻都在改進,都在學習,都為自己注入新鮮的養(yǎng)液。
⑦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愛麗絲門羅在獲獎后記者難以聯系到她,因為在她看來她仍是個家庭主婦,不會因為獲獎者的身份而停滯生活的節(jié)奏。愛因斯坦獲得了大筆獎金后,也沒有享受,而是作為新的研究資金投入到新的實驗中去。
⑧他們都是成功進入一個新的階段,不改本心,不為外物所擾,執(zhí)著于求知求理的偉人,而我的大學生活也應當以此為標,我的人生也應當以此為標。
⑨費孝通先生在回憶起西南聯大和云南大學同其他教授討論學術,雖有空襲警報但置之不顧的日子,說:“那段時間,是我一生中最值得留戀的日子……那樣的一往情深,何等可愛。”我一想到我也即將進入這樣“一往情深”的日子,我不禁笑出淚來。
簡評:本文用平實語言,訴說著自己未來,有如和朋友同學聊天,娓娓道來,真切自然,字里行間透露著芳香。